洛陽,千年帝都,自古也是創新之都。進入“十三五”,洛陽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奮力推動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在機器人、航空航天、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取得更大突破。如今,隨著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自貿區兩大國家戰略形成疊加效應,省委提出洛陽要“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新定位,洛陽現代裝備制造產業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
機遇領航新征程
裝備制造業是洛陽市傳統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目前,已形成大型成套裝備、交通裝備、農業及工程機械、軸承及基礎件等裝備制造業支柱產業。
對于洛陽裝備制造業發展,省政府寄予厚望,專門出臺《關于支持洛陽市建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的意見》。這是省政府首次為支持省轄市單個產業的發展出臺文件和政策。
今年,洛陽市圍繞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出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實施方案》。根據要求,洛陽市將充分發揮老工業基地優勢,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洛陽制造向洛陽創造轉變。
面向“中國制造2025”,洛陽市還研究出臺《中國制造2025洛陽行動綱要》,著力構建“制造強市、智造名城”。力爭到2020年,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17.8%以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引進和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300億元企業3家,超200億元企業3家,超100億元企業5家,超10億元企業20家,超億元企業100家。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全國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項目注入新活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洛陽市委謀劃“9+2”工作布局,在構建“五強六新五特”現代產業體系中,把先進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撐產業大力推動。與此同時,按照“圍繞理念落地構建體系、圍繞體系推進謀劃專項、圍繞專項實現抓好項目”的思路層層推進、越抓越實。
開展地企合作,用好洛陽的“富礦”。為了讓駐洛央企、省企這些“富礦”在洛陽的“沃土”中加快發展,洛陽市建立了地企合作機制,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地企合作聯席會議,致力于打通市政府與企業、央(省)企與洛陽地方企業交流信息、共商合作、破解難題的綠色通道。目前,已促成總投資597.8億元的64個項目成功簽約,120多項最新科研成果公開發布,實現9.69億元的產銷對接。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今年,洛陽圍繞適度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增加優質供給、補齊發展短板,謀劃實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加快實施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園、光伏光電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形成大項目有序接替、好項目梯次跟進、新項目投產達效的良好態勢,帶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創新引領新發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關鍵在于全面激活創新這一動力源。
對此,洛陽提出要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讓科研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斷創造洛陽率先發展的“加速度”。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近年來,洛陽市相繼引進了中科院、科大訊飛、華大基因、深圳光啟等領軍團隊。值得一提的是,洛陽啟動“河洛英才計劃”,決定5年內拿出不少于20億元,扶持海內外英才來洛創新創業。實施“河洛工匠”培育計劃,在中國一拖、中信重工、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等企業,“大工匠”工作室已遍地開花,有效激發了創新創造活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洛陽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科研院所改制發展,著力打造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引進和發展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雙創”基地。
向產業要實力,向創新要動力。未來,“洛陽智造”將續寫新的發展傳奇。
【推薦】
【探析】混凝土中鋼筋被腐蝕,竟是幾個
【新聞】卡特彼勒“一帶一路”白皮書:
【警惕】高價出售翻新工程機械,用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