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帶一路”:全球的機遇
中國的機遇
當今世界正經歷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為所有國家帶來眾多的挑戰。全球貿易、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不斷上升的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因素無不影響著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作為與國際市場密不可分的一大經濟體,中國在制定自身發展戰略與政策時有充分的動力考慮其他國家的發展狀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中國推行了多項改革開放政策以擴大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在經歷了30多年令人矚目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后,中國目前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在于如何成功實現增長模式的轉變,即從過去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口、資本和自然資源的粗放型增長,轉向基于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創新的增長方式。換言之,過去的30多年間,中國成功地創造了一個現代化經濟體所需的貿易、通訊、能源及交通網絡,現在的任務則是通過在諸如技術、工程、流程、商業模式、治理、政策等領域的創新來實現這些資產的回報和生產力的最大化。
作為一項創新之舉,“一帶一路”倡議將是成功實現上述轉型的一個基石。這項倡議被許多人視為繼上世紀80年代建立經濟特區和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第三次對外開放”。古代的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通道將中國與歐洲、中東和非洲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沿線各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益處。與古絲綢之路精神一脈相承,通過加強融合、合作與交流,“一帶一路”倡議將為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帶來新一輪的繁榮。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人力和自然資本方面的巨大投入,其所涉及的合作范圍和規模在很多方面都將是史無前例的。
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與中國現階段尋求融入全球價值鏈,以擴大產能合作,提升效率,促進創新,并與其他國家建立積極的外交關系的努力相一致。它將使中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和國外市場與資源,增強其實現可持續、高質量增長的綜合經濟實力。“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提升生產效率以及對全球化的參與,同時為世界其他地區帶來巨大的機遇。
世界的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國家都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有實現跳躍式發展和開拓性發展的充分潛力。同時,“一帶一路”還連接了一部分正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和新的市場機會的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無論是推動基本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生活水平,還是化解金融危機和加速工業化進程,“一帶一路”沿線的所有國家都將從這一倡議中獲益。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重點。基礎設施在促進貿易、提高生產力以及推動經濟增長方面具有關鍵作用。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實證研究,每增加10%的鋪設道路、減少1%的電力傳輸損失和增加10%的互聯網設施,可分別促進5%、1.1%和2%的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的開發需要各個國家、私營部門、民間組織之間的高度協調,并且需要巨大的資本與物質資源的投入。不僅僅是“一帶一路”的最終產品,實施這一倡議的整個過程都將促進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資源的高效配置、市場的深度融合以及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這將有助于形成一個更加開放、更具適應性、更為平衡、更有包容性的區域經濟合作框架,并形成一個更有經濟凝聚力和更為數字化的全球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有更高程度的跨文化協作與理解。最終,這一倡議將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力,縮小
內陸與沿海國家之間的差距,減少區域間的不均衡,進一步推進《聯合國發展議程》。
第二章:“一帶一路”成功的關鍵因素
古代以陸路為基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通過遠洋航行開展的“海上絲綢之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它們促進了沿途貿易參與者之間的相互理解、融合與交往。雖然他們在文化、宗教和種族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但通過形成責任共擔、收益共享的共同體而走向了共同繁榮。
時至今日,在全球各國政府、企業以及各利益相關方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之際,在各方尋求良方推動經濟加速發展與增長之際,互利共贏的古絲路精神將重煥生機,促進世界經濟升級與共同繁榮。憑借新的技術與創新、產業升級的加速、低碳解決方案等可持續增長措施的推廣、全球投資與合作的增強以及愈發趨于一體化的區域和全球經濟,“一帶一路”倡議在提升整個區域的發展與合作方面擁有巨大的潛能。
然而,前路絕非坦途。在參與“一帶一路”具體項目時,政府、企業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應對在沿線國家和地區成敗的關鍵因素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包括地緣政治與宗派沖突、商業風險與壁壘、商務與行政合作等。成功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需要考慮以下五個關鍵因素。對涉及到的利益相關方而言,盡管這五個方面并不能涵蓋所有因素,但對于成功完成“一帶一路”項目需要克服的一些關鍵障礙皆有所提示。
1.創新
“一帶一路”倡議需要政府、企業和其他參與其中的利益相關方以創新性思維抓住其中的發展與商業機遇,并應對相關挑戰。這一倡議還為滿足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與地區需要的產品和技術創新,以及與供應鏈和項目管理相關的流程創新提供了沃土。開放式創新——即有價值的想法既可以產生自企業或組織內部,也可來自于外部——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將對成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商業模式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是實現更廣泛創新的基石。綠色投資、可持續增長、智能產業升級以及城市數字化是推動當前商業創新的主要力量,并會促進政府、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創新。例如,作為“一帶一路”平臺的一部分,企業可以找到更加創新的方式來利用諸如公共私營合作制(PPP)以及建設-運營-轉讓模式(BOT)等更為靈活的商業模式。在資金支持方面,融資租賃可作為傳統銀行貸款之外的一種選擇。
技術創新
出于對環境保護、安全性、效能以及生產力方面更高的要求, “一帶一路”項目的執行將會加速技術創新。一些幫助改善創新流程的主要方法包括建立研發中心、進行技術轉移、開發新技術、培訓技術人員、與高校和其他科研機構開展聯合研究以及進行外包研究等。放眼全球,中國已成為開展這些活動的一大中心,而“一帶一路”倡議勢必將對參與其中的各國內部以及國與國之間的這類活動起到促進作用。人工智能、數字化、系統整合以及互聯網+是需要更多研發投入的新技術趨勢,這些新技術將應用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建設項目中。
社會創新
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眾多文化、政治與經營體系,參與這一倡議的企業與政府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與體系之間尋求相互理解,彼此協作。在這一環境下,社會創新、融合與開放將成為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要素。在保留使本地的領導者適應不同的監管與運營環境和讓組織在當地取得成功的創業體系、價值觀及能力的同時,社會創新可促使組織對實現企業成功的價值觀、態度、原則、標準和信條進行交流、整合與適應。
2.協作
“一帶一路”倡議預計將覆蓋63%的全球人口和30%的經濟產出,影響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地區60個國家的44億人口,連通東方的亞太經濟體與西方的歐洲經濟體。跨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主動開放的合作將對“一帶一路”倡議下每一個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
面對巨大的需求與資金缺口,薄弱的基礎設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言既是一大挑戰又是一大機遇。根據《2014-201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一帶一路”沿線60個國家中有27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指數排名低于全球平均值。
基礎設施合作將展示各方如何攜手在多個層面取得成功。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處于發展初期的國家之間的三方合作*將有助于整個區域匯集各自的相對優勢,根據需求協調供給,共同克服發展面臨的挑戰,進行產業升級,并最終將參與各方利益全面融合。在每一個新的合作關系當中,一部分參與方將提供先進的技術、效能、創新能力、規模優勢、本地資源和知識等以克服項目所面臨的獨特挑戰。由這些合作派生出的關系和新的發現本身可能還會創造更多的增長機會。
項目設計
為了使“一帶一路”倡議成功助力在歐亞和非洲地區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鐵路、高速公路、空海港、石油與天然氣管道、電力傳輸線路、互聯網交換以及通訊的網絡,國家、政府、企業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需要通力協作,以克服各種經濟與政治挑戰。許多項目必須通過政府、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協作取得最終成功。
此外,推動資源與信息的“雙向”或相互流動,而非一國是輸出方、另一國是接收方的模式對全球一體化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世界經濟論壇對這一基于協作的理念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或稱為由信息技術整合引發的新一輪產業流程創新和效能提升,與“一帶一路”倡議有很高的相關性。“一帶一路”項目中使用的設備實現更大程度的信息技術融合將使沿線國家能夠提供更廣泛的運營數據,同時提升整個區域產品和資源的生產與貿易效率。
項目融資
在融資領域已出現前景可觀的雙向合作的跡象。例如,世界銀行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近期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將對在中亞、南亞和東亞地區包括交通運輸、水資源和能源等領域在內的項目共同提供資金。當然,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在2010至2020年間,如果亞洲國家希望在基礎設施方面達到全球平均水平,需要在本國的基礎設施領域投入8萬億美元。此外,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還需要再投入3000億美元用于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將各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全互聯互通的區域基礎設施體系。“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提供或刺激這一領域的部分投資,其中既包括支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設施,也包括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基礎設施,以及技術與能源項目。雖然政府資金將成為這些預期項目的資金來源,企業和其他組織也能夠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寶貴的金融資源。
通過在一個具體項目中協調利益相關方的權益,聯合項目融資還可以加強協作及互惠互利。此外,隨著專門或主要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金融機構逐步設立,聯合及合作融資模式將能夠推動合作,確保該倡議涉及的目標得到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支持。
3.可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的各個項目、計劃和組織必須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做到可持續發展。同時,他們也必須在各國環境可持續性議程與推動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快速發展的更廣泛驅動力之間取得平衡。
環境可持續性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繼續面臨環境壓力,其中既有來自國內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巴黎協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其他國際組織所提出的越來越雄心勃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要求。在全球范圍內,一些關鍵問題對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如空氣和水污染、亂砍亂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人口膨脹以及急劇增長的資源消耗等。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中國在政府間推動環境保護的作用至關重要,同時它也需要為制定嚴格的規則提供政策支持,并維護好可持續發展的標準。此外,倡導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智能化制造、高端裝備以及新能源并提供相關產品的眾多企業也被寄予厚望,在建設高質量的設施及其他工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整個倡議在可持續性方面取得成功作出貢獻。
組織可持續性
組織可持續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另一項考量。“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到的機構與企業,必須確保各自在組織結構和行為上能夠同時支持它們的短期效益和長期活力,以使各自的項目能夠順利推進并完成。
今天運行的商業模式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被顛覆,或在被移植到不同的市場時失靈。因此,企業必須不斷重塑自身從而保持在商業上的成功,并適應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在這方面,不能僅僅依賴以往的技術上的成功,還需要執行相關措施不斷研創新的技術,從而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另一個自我持續的做法是了解并遵守當地最新的法律法規,并在經營活動的各個領域理解本地利益相關方的預期和需求。機構在著手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同時,還必須不忘關注財務可持續性以及審慎的風險管理。為了全方位地支持組織的可持續性,企業必須擁有能將這些價值觀灌輸到全體員工中去的強大、有道德和自我更新的文化,并在商業伙伴之間推行可持續文化與實踐。
4.風險管理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其文化、種族和歷史背景差異自不必說。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協作,各國也有著不同的議程。考慮到各國圍繞安全、歷史與文化差異、社會沖突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關注將對這些項目產生影響,風險管理將成為決定這一倡議最終成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風險管理體系
實施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是成功的風險管理的首要因素。在所有“一帶一路”項目中,必須對商業和風險標準給出明確定義并統一執行。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必須對東道國的相關法律有全面的了解,并在投資之前對潛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評估。
財務風險管理
為確保“一帶一路”項目的成功,必須實施財務風險管理,其中包括債務豁免措施、保險制度和其他風險管理措施。海外投資保險(又稱為海外保險保障)已經實施,可以繼續成為分散風險的一個重要工具。有了這些政策,投資者就能夠在政治風險使投資受損的情況下從本國獲得補償,這將有助于促進投資的可持續性和降低投資風險。
高效溝通的網絡
風險管理的另一項關鍵措施是在積極參與的各方之間建立并維護高效的溝通網絡。缺乏有效的溝通,“一帶一路”倡議將可能被曲解,從而對相關的項目以及該倡議的整體聲譽帶來負面影響。在東道國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對維護開放的對話和相互理解至關重要。推動“一帶一路”項目的國家和企業應該主動建立溝通的網絡和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適應沿線各國經濟、社會、政治和其他方面的環境。這對任何沖突的解決或問題的管理都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5.本地利益相關方的參與
讓本地利益相關方參與并使其獲益對任何長期項目的成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一帶一路”倡議若要取得成功,必須對基礎建設或其他開發項目所在地產生積極的影響,并得到本地利益相關方對具體項目目標的支持。
創造一個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的環境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帶一路”倡議將幫助構建這樣一個貿易壁壘更低和貿易成本更少的環境,使信息、商品和人員更加自由地流動。這需要將政府、當地社區、私營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和目標以相互協作的態度納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去。
參與“一帶一路”沿線項目的企業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方式來開發經濟價值。采用靈活、具有適應性和融合的辦法對于理解并積極納入所有參與方的需求和意見非常重要。
以非洲為例,國際公關公司博雅公關(Burson-Marsteller)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盡管絕大部分的非洲商界領袖確信中國投資將帶來諸如基礎設施現代化和貿易機會等長期收益,但很多人對中國投資方是否會向當地轉移支撐其未來經濟增長的技能及技術知識表示懷疑。這些觀察為企業如何在“一帶一路”地區選擇關鍵利益相關方并就項目規劃、執行和維護與之進行溝通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實踐中,很多開發項目的失敗都是由于缺乏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接受或支持,有些項目甚至尚未動工就遇到挫折。在某些情況下,在非洲地區進行的“以基礎設施換取能源”的交易就由于利益相關方對公平性的擔憂而最終失敗。專注于資源開發和開采的企業在印度尼西亞、緬甸以及其他地區則因為勞工、環境以及圍繞其投資的其他問題遭遇當地社區的反對。
最后,積極主動地開展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對任何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而言都至關重要。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有助于公司在本地利益相關方之間建立信任與認同感,維護其“社會的經營許可”,同時也往往以創造共享價值的方式消除本地利益相關方的隱憂并回饋當地社區。成功的企業社會責任有賴于對本地環境的深刻而有意義的理解,正成為企業核心活動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章:為“一帶一路”創造價值
自1975年首次向中國出口38臺鋪管機支持中國油氣田開發開始,卡特彼勒積極參與并見證了中國令人矚目的經濟崛起。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公司在中國進行了巨大的投入,包括設立辦事處、研發中心及工廠,發展代理商網絡和供應基地,成立合資公司并拓展其他商業運作。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朝著更加可持續的增長轉型,卡特彼勒依然致力于支持中國客戶參與國內及海外的基礎設施項目,推動世界級的可持續增長、創新及合作伙伴關系。
像卡特彼勒這樣的全球公司,不論源自中國或是其它國家,都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積極的角色——既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促進者又是這一全球性倡議的合作伙伴。卡特彼勒相信,“一帶一路”倡議的早期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及示范效應,將對這一倡議的長期成功產生巨大影響。卡特彼勒支持這一倡議,并將以多種方式參與其中。
作為一家在全球運營的領先的基礎建設及采礦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能夠在五大領域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作出貢獻。當然,這里僅僅列舉出像卡特彼勒這樣的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作為合作伙伴的最有價值的貢獻。
1.促進創新及產業轉型
正如在第二章中所討論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為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增長提供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我們有必要推動創新、研發、產業升級以及更高效地進行資源配置與生產。此外,由于“一帶一路”是一項兼具區域性和全球性的戰略,能夠為這一倡議做出貢獻的合作伙伴和創新者,將開拓他們的商業能力并實現本地化,使這些企業的世界級產品、服務及創新能夠融入“一帶一路”沿線以及遍及全球的社區,并產生影響。具體而言,卡特彼勒將通過三種形式的創新作出貢獻: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具有創新性的文化。
商業模式創新
卡特彼勒的創新商業模式及其企業戰略涵蓋了代理商、供應商以及價值鏈上的其他商業合作伙伴。這種融為一體的方式旨在提供最低的購買和使用成本以確保客戶的成功。
卡特彼勒的全球代理網絡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平均合作時間超過50年。這一全球化的網絡可為本地社區提供世界級的產品、專家級的服務以及富有價值的建議,同時也使得卡特彼勒能夠對本地市場有更深入的理解。卡特彼勒認為,雖然產品可以被復制,但與代理商建立的關系與信任不可能被輕易復制。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更多中國企業將參與到海外基礎設施項目中去。卡特彼勒完善且具有高度響應能力的全球供應商網絡,可發揮巨大優勢助力他們實現商業共贏,并使卡特彼勒在中國的供應商有機會通向更大的國際市場。由于“一帶一路”倡議延伸至歐洲、非洲和其他亞洲國家,卡特彼勒的全球和本地資源將繼續在助力“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實施中發揮重要價值。
技術創新
卡特彼勒在進行創新以更好、更智能、更高效地完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保持著良好的記錄。目前,公司正引領業界進入“智能機器時代”(the Age of Smart Iron)——即下一代智能建設機械和其他能夠讓工程現場更高效、更高產、更安全的互聯互通設備。“一帶一路”項目可以借助這些下一代技術創新實現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公司的技術創新包括:能夠捕捉關鍵績效及產品健康數據,為決策提供指引的軟件;可幫助操作人員更快、更精確、更簡潔地完成物資轉移的生產解決方案;能夠提升效率、縮短周期時間并降低每噸單位成本的卡車及裝載工具車載系統。借助這些技術創新,我們能夠有效地幫助客戶降低擁有及運營成本。通過從整體的角度看待項目,為客戶提供有技術輔助的、能夠應對作業現場獨特挑戰的設備和服務,卡特彼勒將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項目提供更大的價值。
憑借遍布全球的廣泛的代理商網絡和超過500,000臺互聯互通的機械、發動機、機車和渦輪機,卡特彼勒在其服務的行業擁有最大規模的互聯互通設備。客戶將從這一便捷的服務網絡和互聯互通的設備中多方面獲益。
具有創新性的文化
作為一家在全球范圍經營超過90年的企業,卡特彼勒與各類不同的文化、治理體系、經濟環境、伙伴公司、客戶、本地社區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相互協作。無論身處何地,卡特彼勒都認可并尊重當地文化及客戶的多樣性,通過靈活的商業途徑為客戶、代理商和供應商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與此同時,卡特彼勒始終恪守公司的行動價值觀——《卡特彼勒行為準則》。通過這一全局性的方略與不同的文化及經濟環境共處的方式,卡特彼勒得以為主要的利益相關方推動一系列不同的價值主張。
2.協作開發基礎設施
卡特彼勒與合作伙伴協作共同支持在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有效的投資,以推動當地社區發展、競爭力的提升以及社會福祉的普遍改善。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項目及超大型項目可滿足一系列廣泛的發展需求,包括城鎮化、商務及貿易政策目標、旅行、應急準備、國防以及全球競爭力。
作為專注效能與生產效率的領先企業,卡特彼勒通過在產品中整合燃油效率、高質量的標準以及數字技術解決方案,使客戶能夠進行更加高效、更加互聯以及更有實力的施工——這些正是在基礎建設項目中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一帶一路”項目在規模、工程復雜度和長期執行承諾方面的要求將愈發嚴格。卡特彼勒愿與合作伙伴攜手從項目立項到融資解決方案,從項目執行到收尾,為開發和推動成功的全球性項目提供所需的專業知識與經驗。
卡特彼勒面向全球開發的創新解決方案可以應用于“一帶一路”項目。例如,卡特彼勒正在與數據分析公司Uptake合作,聯合開發一套提供預測診斷的分析平臺,幫助客戶更有效地對設備群進行監控和優化。卡特彼勒旗下的子公司Electro-Motive Diesel已開發出IntelliTrain機車監控及預測平臺,專注于為軌道操作人員提
供機車監控手段,預防軌道設備故障,令軌道貨運和軌道交通在經濟和環保方面更可持續。
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建設眾多軌道網絡以及其他軌道基礎設施項目,這些能力都可以被利用,使軌道線路建設更高效,并產生更大的影響。
為了在更高層次推動協作,卡特彼勒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主持或聯合主持了多個工作小組,包括互聯互通工作小組、區域經濟一體化工作小組,以及基礎設施開發工作小組。加速基礎設施開發,打造和增強全球價值鏈為取得融資提供便利,以及加強供應鏈的銜接,是該組織支持相互協作的幾項優先工作。該工商咨詢理事會憑借其全球經驗與專業知識,就發展所涉及的商業議題向APEC領導人提供建議,這僅是使“一帶一路”地區受益的高水準協作的一個例子。
項目立項
通過將客戶的反饋轉化為改進的思路與行動,以及幫助客戶在其經營的所有市場取得成功,卡特彼勒不斷向客戶提供附加價值。當前,卡特彼勒59%的收入來自于美國以外的市場,通過遍布全球的高效的供應鏈,與代理商和供應商建設共同的企業文化,以及與產業價值鏈不斷協作改善全球市場,卡特彼勒也為全球的合作伙伴創造了價值。基于對發展全球領先的企業文化和能力的堅實承諾,卡特彼勒得以在全球范圍內承接具有挑戰性的項目,與代理商和本地的利益相關方協作,共同開拓基礎設施發展機會,并為這些項目提供所需的設備與服務。
例如,在白俄羅斯,中國路橋工程有限公司使用卡特彼勒的山工機械(SEM)設備完成了總長86公里的M5高速公路項目。卡特彼勒為中國路橋提供的服務包括品質與性能卓越的產品,在白俄羅斯當地的代理商網絡與服務支持等等。卡特彼勒向白俄羅斯派遣資深工程師進行為期兩周的培訓,并在白俄羅斯設立了規劃完善的SEM備件倉庫,以確保對設備維護需求提供高效的響應。
在非洲,卡特彼勒的一家代理商與一家國有的中國承包商在肯尼亞合作修建一條高速公路。該項目能夠順利開展既得益于該代理商與承包商在多個重要層面建立的深度合作關系,同時也得益于卡特設備在粗糙的地形和工地環境的優異表現。在塞內加爾,當地的卡特彼勒代理商為另一項由中國承包商負責的重要公路建設提供支持,包括提供可靠的高性能設備及本地技術支持,確保快速供應備件并提供優質的現場培訓。該項目的實施,除了有代理商和承包商在該國業已建立的積極關系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卡特彼勒的技術優勢和先前的項目經驗。
項目融資
除了領先的產品,卡特彼勒在融資租賃方面的能力亦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基礎建設項目成功實施的寶貴資產。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在美洲、亞洲、澳大利亞和歐洲的40個地點有自己的辦事處和子公司,為超過98個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公司可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伙伴提供替代性的或更多的融資選擇。卡特彼勒的融資租賃部門為客戶提供租賃或融資產品,助力中小企業、大型公司以及其他合作伙伴購買和使用原本可能無法取得的設備與服務。
案例研究:與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就可持續城鎮化開展合作
1978至2013年間,中國的城鎮人口從1.72億增至7.31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由18%增至54%。這一發展提高了居民收入,也帶來了人們對能源密集型商品和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隨之而來的空氣污染、道路擁堵、社會服務緊張和其他各方面的問題。類似的情景同樣出現在中亞和非洲許多國家。未來,城鎮化將繼續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挑戰在于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確保可持續的城鎮化發展。
卡特彼勒基金會(The Caterpillar Foundation)與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合作制定并實施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雙方推出了為期五年的“可持續和宜居城市項目”。該項目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企業、學術界和社區代表,在低碳城市和社區發展、溫室氣體監測和報告,以及碳交易等各個領域開展研究并進行能力建設。在中國、印度和巴西的試點城市開展的項目重點對解決水、交通和能源三個關鍵領域的挑戰進行可行性方案的開發與實地測試。
世界資源研究所領銜多家機構為青島和成都市政府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報告,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就城市水資源、交通、能源等問題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和方案,并且提供了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測算工具和方法。具體而言,報告圍繞如何可持續實施低碳供水,找出了水資源與能源資源使用之間的平衡點,同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低碳發展中期和長期目標,以及當前應采取的行動。
該項目提出的解決方案,將有助于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解決類似問題提供參考。企業對城鎮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將越來越多以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融資以及其他業務能力的形式體現。在城鎮化方面,卡特彼勒的產品、服務和業務能力可以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能力建設包括智能家園、智能基礎設施和智能交通網絡等促進經濟升級的基礎設施。卡特彼勒這類公司的經驗和先進技術將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例如,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為一鋁礦項目使用的12輛卡特鉸鏈式卡車提供了520萬美元的融資。卡特彼勒向客戶提供了一系列的財務規劃、靈活的還款方案、具有競爭力的利率,同時還通過便捷的一站式服務,提供快速的信貸周轉和方便用戶的文檔手續。卡特彼勒靈活的信用評估流程,以及基于用戶信用評級和市場水平的具有競爭力的定價都為項目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贊比亞,卡特代理商與客戶密切合作,向銅礦開采項目提供1億美元的設備融資以滿足其特殊的需求。
3.打造可持續性的影響力
建設在環境、運營和社會等方面都可持續的基礎設施網絡,將是“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類似卡特彼勒這樣的全球公司,不僅帶來了使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經濟增長之間得以平衡的、全球領先的可持續實踐,同時他們還具備創新和開發可持續實踐所需的體系、文化和實力。
環境可持續性
經濟發展,尤其是發展中經濟體進行的基礎設施開發與活動,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有鑒于此,卡特彼勒致力于將環境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整合到公司的持續經營中。全新的流程創新——比如使用熱電聯供作為替代能源——正在減少制造型工廠對環境的影響。通過運用新的技術,卡特彼勒使客戶能夠對燃料及機械運行的性能進行監測,以幫助在降低燃料消耗的同時提高運營效率。
以道路建設為例,除了與無人飛行器配合使用,對建設前的作業場地進行勘察,卡特彼勒針對建設行業設計的創新性車載與非車載技術解決方案——卡特智能(Cat Connect)可用于土方、平整和鋪設的整個階段。高效收集性能數據、精確裝載材料以及首次作業即準確完成任務,這些創新技術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公路建設成本與周期。在運用卡特智能的情況下,建造4.8公里的公路可以減少37%的燃料和46%的時間,從而創造更高的效率,同時也為作業工人創造了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減少燃料消耗可為企業節省開支,節省時間則意味著項目的效率更高,企業也更為成功。此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環境影響將使更廣泛的社區以及企業本身受益。
經營可持續性
除了專注于減少機械帶來的環境影響外,卡特彼勒還將可持續性融入公司的商業解決方案以及價值創造中。
例如,卡特彼勒的再制造業務——運用高科技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實現能源、成本與材料的節省——在維持較高水平的環境可持續性的同時,將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一種開發基礎設施項目的方式。與新制造產品相比,再制造的產品在成本、能源與材料方面可分別節省50%、60%和70%。此外,從工廠運營的角度,卡特彼勒再制造工業(上海)公司在2012至2014年期間,累計節省了700萬千瓦時的電能,減少了13,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卡特彼勒不斷推動經營可持續性的另一例證是其對修復自然基礎設施的承諾。對退化的自然基礎設施進行保護和修復可產生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由于快速的工業發展以及管理實踐的匱乏,“一帶一路”沿線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正面臨巨大的環境退化的挑戰。健康的自然基礎設施擁有諸多益處,包括漁業生產的增加、生物多樣性的擴大、抗風暴能力的增強、休閑旅游機會、水質的改善以及更加優美的風景等。這些項目還能有效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使得這些項目成為其所在地土壤、植被和生態系統中有價值的一部分。
可持續性方針
防止浪費(提高安全、效率和生產力)
通過提高流程和產品的安全性、效率和生產率,我們降低成本,并將材料、能源、水和土地的使用量降到最低。我們為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和所需的工具與培訓保障安全生產。我們為客戶提供改善其運營可持續性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提高質量(團隊、社區、環境和運營)
我們專注于提高公司、客戶、社區和環境的質量以及我們員工的生活質量。我們采用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管理來增進我們的運營和產品的可持續性。當我們的企業、社區和環境的質量能夠得到保護,我們的員工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才能更好。我們吸引和培養最佳團隊。
開發更好的系統(創新)
我們利用創新和技術實現效率和生產率的最大化。我們通過再制造、翻新及回收利用節約資源,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我們開發的產品通過參與基礎設施發展及能源利用,為社會進步作貢獻。我們為整個價值鏈開發更好的系統,“改造整個價值鏈而不僅僅是節點”,使其在整個生命周期實現收益最大化。
卡特彼勒的《行為準則》
卡特彼勒的《行為準則》是我們一切行動的基石。這一準則定義了卡特彼勒的立場和信念,記載了公司自 1925 年成立以來制定并堅定不移地奉行的最高道德標準。它促使我們在全球各地所做的工作保持合規——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也將如此。《行為準則》為支持《我們的行動價值》(即正直、卓越、團隊、承諾和可持續性)的行為提供了詳細的指引,幫助卡特彼勒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身體力行。通過我們的《行為準則》,我們希望創建一個人人引以為豪的工作環境,建立一個受人尊重和愛戴的公司,并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在“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地區開發項目的過程中,我們將繼續根據當地的法律法規從事業務運營,并以我們的《行為準則》一如既往地支持卡特彼勒員工對最高水準行為準則的承諾。
4.分享全球經驗及風險管理工具
在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促進經濟改革并融入全球的過程中,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商業運營經驗的全球性企業的價值主張將繼續有其重要意義。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將獲得發展其基礎設施和工業能力的機會,從而增強競爭力、效率以及國際融合,同時更加有效地管理與全球性項目相伴的諸多風險。為了更好地消除圍繞安全、歷史文化差異、社會沖突及其他問題的各種不同的顧慮,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必須充分利用風險管理流程和全球性經驗與專業知識確保項目取得成功。
風險管理體系
從事任何開發項目,尤其是多邊項目必然會有風險。造成風險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從運營低效到“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社會狀況、經濟條件或政府監管等等。
作為一家經營活動遍及全球的企業,卡特彼勒已經發展出全面和精準管理風險所需的工具和流程。每年,卡特彼勒都會審查來自包括各業務部門在內的多個渠道的風險信息,以開展全面的企業風險評估。為了給決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卡特彼勒從三個維度(重要性、可能性和速度)在業務部門和企業層面評估風險。在上述風險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卡特彼勒得以在保持業務運營和市場優勢的同時不斷開拓新市場。對于“一帶一路”項目,這些風險管理措施同樣極富價值。在卡特彼勒繼續為“一帶一路”倡議整合各類項目的過程中,這些風險管理工具和流程將有助于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不斷為實現經濟發展創造商業機會。
財務風險管理
通過強有力的內部管理體系,卡特彼勒定期對商業風險進行甄別和監測。卡特彼勒是將融資租賃風險管理技能引入中國并大力發展這些體系的重要推動者。卡特彼勒的融資租賃業務在幫助亞洲新客戶獲得更多信貸的同時,還推動了全球領先的商業模式與亞洲各國制造業和基礎建設行業價值鏈之間的融合。通過其融資租賃,卡特彼勒幫助增強建設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客戶的實力,使本地企業在享受到金融服務和解決方案的同時有機會得到行業領先的產品。隨著“一帶一路”項目的持續涌現,有效管理財務及其他風險將成為項目成功的一項關鍵性因素,
以及卡特彼勒及其他全球企業為各個相關地區帶來的一項重要的價值主張。
高效的溝通網絡
卡特彼勒積極參與對員工、客戶及其他利益相關方有益的法規和公共政策的討論。卡特彼勒相信,與政府、商業伙伴、客戶、本地社區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開展開放且具建設性的對話,將有利于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促進高效項目管理并提升整體效率。
例如,卡特彼勒供應保障中心(ASC)支持公司管理世界一流供應網絡的企業戰略。ASC是一個網絡化知識服務組織及數據平臺,負責從數十個系統獲取復雜的供應商網絡數據,將其轉換成一套簡單且可用于日常決策的強大業務工具。如今,數以千計的全球用戶以及內外部用戶只需在平板電腦或臺式機上輕輕點擊數下,即可監控供應商網絡的狀況、追溯事件起因、實時了解工廠庫存以及監控風險和缺陷。通過在ASC中集中顯示數據,簡化了卡特彼勒與供應商之間的交流,因此顯著提高了供應商的績效和質量并強化了工作關系。ASC工具還改善了工作組(例如物流部門和采購部門)之間的協作,使各個團隊能夠快速合作以便在遇到風險和業務中斷時(例如勞資糾紛、自然災害等)作出反應,進而使卡特彼勒及其供應商更好地規避風險。
5.為本地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
通過充分利用其全球代理商網絡、各地分支機構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豐富經驗和本地市場知識為遍及全球的本地利益相關方提供產品和創造價值,卡特彼勒能夠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創造高質量的價值。多年來,卡特彼勒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與私營和國有企業以及政府建立了牢固而持久的合作伙伴關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卡特彼勒將進一步完善和加強這些合作關系。
政府
卡特彼勒認為,公司運營所在地的政府對法規做出的決策對公司的經營活動、員工和社區有著重要的影響。
卡特彼勒與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官員、代理商、供應商、客戶和本地社區)積極溝通有關能源、基礎設施、氣候變化等關鍵問題對這些相關方的重要性。卡特彼勒的領導層也利用不同機會與政府官員直接交流,表明公司對相關法律和政策的立場。通過這種倡導可持續、合作性解決方案的模式,卡特彼勒將繼續貢獻積極的政策立場支持“一帶一路”項目。
此外,卡特彼勒還支持很多組織和協會,他們在制定相關公共政策以促進商業社會和整個制造業取得成功和增長方面發揮著引領作用。卡特彼勒與政府官員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伙伴關系,確保他們理解諸如貿易、稅收、基礎設施和能源等公共政策問題對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當地社區
社區往往獲益于全球企業所帶來的工作機會、技能培訓和全球發展機遇。除了這些直接的經濟利益外,卡特彼勒還將繼續以其世界領先的可持續性和對社會負責任的運營,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出貢獻,力求在為基礎建設項目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同時,更好地應對具體的環境、社會及其他挑戰。
通過跨部門合作加速進入印度市場
各種法規會減緩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通速度,因此我們努力尋求降低貿易壁壘的途徑,從而為我們服務的市場帶來更多的利益。在印度,卡特彼勒正著力于擴大在當地的經營,而當地針對發動機排放污染控制法規在數量及嚴苛程度上卻都在上升。在發動機通過認證程序并獲得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頒發的型號審批證書之前,卡特彼勒無法在印度市場銷售發動機,這一流程減緩了我們向客戶交付產品的速度。我們的全新發動機較之前型號擁有很多優勢,因此加速進入印度市場成為公司的一項當務之急。
2015年,卡特彼勒全球政府及公司事務以及法律服務團隊向印度政府尋求對監管制度做出解釋,以簡化獲取發動機類型許可的審批流程。這一努力獲得了成功,為取得特定認證所需的申請周期較之前明顯縮短,使得卡特彼勒發動機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進入印度市場。
以水資源稀缺這一跨文化、跨地域和跨行業的問題為例,由于“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很多內陸和水資源匱乏的地區,這一問題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一個重要挑戰。卡特彼勒正努力在營運中以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方式利用水資源。例如,與卡特彼勒2020年愿景相一致,2015年,卡特彼勒在印尼Batam城的工廠實施了零排放(Zero Discharge)流程來處理和再利用工廠的廢水。當工廠的廢水通過廠內的污水和廢水處理工廠以及反滲透過濾系統后,卡特彼勒團隊成功地將這些水資源利用于園區的景觀建設。在一個長期遭受干旱的地區,卡特彼勒的零排放流程成功實現了每年節水100萬加侖,足夠印尼一個四口之家24年的用水量。
在商業營運以外,卡特彼勒基金會正在努力回饋當地社區以促進其發展。基金會通過“ONE計劃”投資500萬美元用于解決非洲公共政策需要和電力供應短缺的問題。此外,在坦桑尼亞和埃塞爾比亞水資源匱乏地區,基金會還投資500萬美元為該地區12萬人口提供清潔水源。在加納、肯尼亞、尼日利亞和烏干達,卡特彼勒基金會與聯合國基金會合作,捐款100萬美元為婦女和女童配備清潔的烹飪爐灶以減少傳統烹飪方法對健康的威脅。另一個合作項目是捐款100萬美元幫助女性自主創業。這些投入旨在斬斷貧窮的根源,解救身體狀況欠佳的人群和從事費時的體力勞動者,讓他們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和創業中,改善自己的生活。
這些項目將是“一帶一路”倡議中十分普遍的工作,在推動可持續的、對社會負責的項目實施的同時,能確保利益相關方對“一帶一路”項目的參與和認可。
消費者
客戶需要可靠、高產出、高燃效、多功能的產品,因為這將是項目經理們在較長的時間里以較少的投入實現較大產出的基礎,保證他們在日益開放的市場中保持自身競爭力。與此同時,為了確保“一帶一路”項目的成功,那些可以豐富人們生活、為企業注入活力以及建設社區的機械與基礎設施必須實現互聯互通,以提高安全性、效率和產出,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社區與這一不斷發展融合的經濟帶整合在一起。
在“一帶一路”項目中,有些承包商合作伙伴專注于高價值的基礎設施開發。另有一些承包商則在尋找卡特彼勒提供的曾參與2000年之后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大潮的實用型和全生命周期兩種產品解決方案。卡特彼勒遍布全球的商業網絡使提供這些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解決方案成為可能,而這一網絡建立在卡特彼勒與企業和政府建立的良好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之上。它將有助于卡特彼勒為“一帶一路”沿線任何地方的客戶帶來定制的、精準的產品解決方案。
除了高品質、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產品,卡特彼勒還提供行業領先的、能夠使項目完成更出色的技術解決方案。例如卡特彼勒的定制化卡特智能(Cat Connect)技術正在改變公路建設的方式。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關鍵發展地區得以繼續展開并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卡特智能和卡特彼勒的其他技術將對項目的效率、成本和營運表現產生直接促進作用。
隨著需求的變化,客戶思維模式也會隨之轉變。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的基礎建設行業在市場需求和自上而下的刺激下蓬勃發展。2009年到2010年,輪式裝載機的需求增長了63%。在快速增長階段,大多數承包商使用了較便宜的輪式裝載機,這些輪式裝載機的生產企業側重于成本,而不是品質和技術。然而,“一帶一路”沿線新的增長機遇是長遠的高質量項目,承包商將需要遠非“差強人意”的產品。
卡特代理商網絡在非洲地區遍及55個國家144座城市,擁有15,000名員工。
第四章:共享“一帶一路”之成功
“一帶一路”倡議尋求并鼓勵各方的共同參與,以實現互利共贏。該倡議并非中國一方的計劃,也不可能通過中國一方的努力而完成。卡特彼勒堅信,在各國政府、學界以及商界之間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對未來五年及更長遠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與愿景是必要且至關重要的。開放與包容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與核心。
古絲綢之路雖然是在漢朝皇帝的推動下不斷擴大的,但并非由當時的中國政府主導,通過商人之間形成的互利互惠的民間商業交流為這條通道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因此,古絲綢之路的精神及其在當代的復興,蘊含著聯合協作的內在價值,以及為企業帶來共同利益的重大機遇。
對企業而言,這一兼具開放和包容的倡議鼓勵沿線國家的本地企業、全球企業以及國際組織參與到需要建設的項目中。該倡議為所有參與方提供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框架,讓參與者發揮各自獨特的優勢,構建一個擁有利益共享的共同體,并促進眾多互惠的優勢。
正如卡特彼勒的2020年戰略愿景所表明的,卡特彼勒主張推動全球發展,促進國際市場間進行自由、開放的融合。展望未來,卡特彼勒的2020年愿景將有助于在整個歐亞及非洲地區以及全球范圍內,與各國及各商業伙伴深化兼具包容性與互利互惠的合作,在“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創全面的、高質量的增長與發展。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