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了一門比較嚴謹完善的材料科學,混凝土生產企業則是將試驗通過生產轉化為具體產品的機構。然而對于混凝土企業來講,預拌混凝土作為一種半成品建筑材料從試驗到生產施工受到的影響因素很多,使生產施工的效果與試驗結果產生偏離,而我們為確保混凝土的最終合格不斷修正我們的試驗過程和方法,造成了材料浪費,增加了產品成本。一些行業專家認為很多預拌混凝土企業忽視了混凝土作為一門科學的特性,逐漸淪為了一種試驗加經驗的產業。在企業發展中實現試驗的目標也變得相當困難,使混凝土從業者尤其是技術工作者產生疑問,混凝土從試驗到生產究竟有多遠?
一、引子
為確保混凝土在運輸至施工現場澆筑至工程結構中的質量合格,我們越來越趨向于使試驗條件盡可能的與生產條件相同,達到試驗試件與生產留置試件的性能相接近的目的。雖如此,通過選用相同配合比和材料進行試驗得到的數據與實際生產施工數據有較大差距。
表1:試驗與生產強度對比
假定:生產數據能與試驗數據同步,或者只略低于試驗數據,所采用的配合比均可提高一個強度等級使用,在生產管理中不斷縮小這個差距,是我們的成本控制的根本點和關鍵所在。注:試驗數據為三個月內6次配合比試驗強度的算術平均值;生產數據為同配比連續生產三個月留置標準試件抗壓強度的算術平均值。
二、尋找差距
試驗與生產的差距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從試驗和生產的兩個不同過程尋找差距。
2.1 人員因素
我們技術人員在進行配合比試驗時,都根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和其他相關的規范、規程進行設計、試驗,各種材料的稱量也嚴格按照設計數據進行計量。生產操作人員根據生產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公司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生產操作,不會在主觀上產生差距,但是往往會受到一些施工現場的指令影響,會在后文進行討論。
2.2 設備因素
不論是試驗還是生產所使用的儀器、設備都要定期進行校準、檢定。但是在生產中經常會出現攪拌主機裹軸、放料口漏漿等現象影響攪拌質量,并且其計量精度低于試驗水平。
2.3 材料因素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由于資金等因素導致出現一些“不得不用”的材料,隨著資源的日益緊缺,河流、礦山的開采受到更多的限制,“不得不用”的現象將會更多。
2.4 試驗流程與生產工藝的區別
試驗和生產的投料順序一致,試驗中攪拌時間一般為60s~90s,期間觀察工作性能還會攪拌5~10s的時間,在生產中攪拌時間一般為30s,比試驗攪拌時間要短。
2.5 技術要求的區別
配合比的試驗是以確定生產用配合比為目的,其技術指標通常以固定的工作性能指標和力學性能指標來確定。在生產過程中除了滿足合適的工作性能外還需要符合施工現場的一些額外要求,主要以放大坍落度為主。而預拌混凝土企業為保證服務質量,一般都會滿足施工單位的要求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直接的做法就是生產操作人員以提高用水量來調整坍落度,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該如何處理
其實通過分析筆者認為相同的一個配合比在經過長時間的驗證和使用后,試驗與生產仍然出現差距,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可歸為兩類,一類是原材料質量出現波動卻沒有有效地解決方案;二類是缺乏有效的溝通,包括技術人員與生產操作人員的溝通和技術人員與施工現場的溝通。
3.1 原材料質量波動
這個問題對于現在的大多數混凝土企業都是一個頑疾很難解決并將長期存在下去,通常的做法是進場檢測,不合格的原材料做退場處理或者降級使用,到了生產操作時是不是真的按照降級使用的要求進行生產了呢?而降級使用后對混凝土的指標不會產生影響么?舉個例子:外加劑進場檢測減水率不符合要求,提高摻量降級使用,提高摻量后減水指標滿足了生產要求,而外加劑中其余的緩凝、引氣等組分可能超出了既定指標,對混凝土的整體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而隨著資源的日益匱乏,要想原材料做的優中選優幾乎不能實現而我們混凝土企業就要被動的接受這一現實么?
1、能控制上游產業鏈實現質量、效益的最大化,或者對原材料進行二次加工達到生產的要求。這也往往是大型企業整合行業產業鏈的必由之道,例如掌握礦山資源,自產石子、機制砂,對劣質石子進行整形;入股或控股水泥企業,或者由水泥企業參股混凝土行業;對外加劑進行合成或復配等。
2、針對不同材料提供配合比預案。大多數的混凝土企業很難做到對上游產業的控制,并且有時還要面臨一些“不得不用”的原材料,就要針對不同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結合對原材料的進場檢測,選擇合適的配合比
3、加強進場材料檢測。在進行混凝土的質量、成本管理方面,進場材料的檢測質量管理是最后的底線,堅決執行原材料的進場管理制度,確保進入生產線的材料質量穩定。
3.2 有效的溝通
在混凝土技術質量管理方面,缺乏有效地溝通甚至會比原材料質量波動的危害還要大。如何能將我們的配合比設計思路與技術要求貫徹下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生產操作人員。隨著預拌混凝土行業的快速發展,雖然生產操作人員中不乏對原材料指標、混凝土性能充分掌握的高手,但是更多的還是只會生產操作和簡單維修的新人。因此在配合比執行方面技術人員需要對生產操作人員做詳細的技術交底,使生產人員充分了解什么樣的原材料選擇那一個配合比,什么樣的配合比需要延長攪拌時間,多長工時需要對攪拌設備進行清理維護保養以便確保攪拌質量等等,當生產操作人員也能夠了解配合比的設計意圖時,試驗和生產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小。
2、現場施工人員。在混凝土運達工地后,很多施工人員往往會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出新要求,主要以放大坍落度為主。如果在不了解增大坍落度的原因的情況下,簡單的滿足施工現場要求,通常會面臨兩個選擇,要么直接加水,降低了混凝土強度;要么增加外加劑用量,提高成本。所以必須了解施工現場放大坍落度的真實原因,與施工人員做有效的溝通。
對于工作性能滿足要求的混凝土運至工地,仍要求提高混凝土坍落度,甚至在施工現場出現隨意加水的情況,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是最大的,這種情況要對施工人員作出合理的說明,盡量避免以額外加水為主要手段的調整方式,確保配合比的正確應用,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對于因結構本身需要提高混凝土坍落度,必須認真落實工程實際情況,通過現場勘查與施工人員溝通,了解技術要求,從配合比上作出合理調整,避免以后出現質量爭議。
四、結語
混凝土作為一門材料科學,在我們的生產中混凝土又作為一種半成品受到的影響因素非常多,也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尋找混凝土質量控制的客觀規律,根據目前行業發展的現狀,合理選擇試驗設計和生產管理,不斷縮小試驗和生產的差距。
【推薦】
【業界】中國制造2025取得階段性進展,
【新聞】加速布局“一帶一路”,刺激基
【企業 】徐工王民董事長出席央視首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