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起皮
(一)現象
某工地反應混凝土路面出現起皮現象,現場查看路面存在浮漿層,經過振搗混凝土分層、泌水導致混凝土表面一層與基底層分層,從而產生起皮。
(二)形成原因
(1)抹面過早
混凝土未初凝就提前抹面,高溫或對流造成表面一層混凝土已經干了,而里層混凝土由于產生內泌水還很稀,從而導致混凝土與表面分層。
(2)抹面過晚
混凝土在初凝過后較長時間才進行抹面操作,里層混凝土已經干了而表面新抹面的混凝土不能粘住。
(3)混凝土初凝前后受凍
混凝土未完全硬化即遭遇凍害,從而破壞了混凝土表層結構,情況嚴重的甚至影響混凝土的整體強度。
(三)預防措施
提高混凝土保水性,選用保水性好的聚羧酸減水劑,降低水灰比等;掌握好抹面時間,在混凝土初凝時及時抹面,必要時進行二次抹面。
二、混凝土起灰(混凝土表面粉化)
混凝土道路、樓板或薄壁等部位施工時,常會出現表面起灰現象,盡管混凝土表面起灰并不影響抗壓強度等級,但會嚴重破壞混凝土耐磨性、抗滲性、美觀性與耐久性等。
(一)現象
存在起灰現象的混凝土表面均呈現白色,這是明顯的泛堿現象,低洼處泛堿現象更為明顯,混凝土側面也有許多條狀白色帶。種種現象表明這些混凝土澆筑后未完全凝結即受到雨水沖刷,混凝土表面水灰比很大,雨水流至混凝土側面形成了條狀白色帶。施工方為趕進度施工過程中一直下著毛毛細雨,值得慶幸的是雨量不大,未對整個混凝土結構產生影響。
(二)產生起灰的原因
(1)混凝土表層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內部,表層水化產物間搭接不致密,結構松散強度偏低。
(2)配合比:混凝土水灰比過高,用水量過大;減水劑摻加過量。
(3)混凝土中各組分材料:砂石含泥量高;砂子細度模數高,顆粒較粗;混凝土中其他摻合料顆粒太粗;水泥凝結時間長,細度過高、比面積過小,顆粒級配不合理,水泥中混合材特別是輕質混合材摻量過多。這些都會使混凝土泌水量增加從而加大混凝土表面水灰比。
(4)振搗過度使骨料下沉,漿體在表面過多聚集。
(5)混凝土表面硬化前即灑水養護或受雨水沖刷。
(6)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過快,當表面水分蒸發速度大于混凝土泌水速度時表層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而產生不了足夠的表面強度。
(三)預防措施
(1)提高漿體密實度,水灰比與砂石級配合理,嚴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2)振搗適度,避免過振,通過抹面增加表面顆粒的濃度;
(3)加強混凝土前期養護工作;
(4)減少礦物摻合料摻量、提高混凝土保水性;
(5)避免使用細砂,選用含泥量較低的中砂。
三、混凝土裂縫
(一)現象
某工地進行道路施工時,路面出現多條深淺不一、不規則裂紋,初步判斷為早期收縮裂紋。該工地施工時氣溫為30℃左右,地勢開闊,空氣對流明顯,造成表面水分蒸發過快,在收縮應力的作用下產生很多裂紋。
(二)裂縫成因
(1)氣溫高,空氣干燥,蒸發快,收面不及時,養護不當混凝土水分散失過快;
(2)道路混凝土切割伸縮縫切割不及時。
(三)預防措施
(1)施工前,路基灑水濕潤,防止路基吸收混凝土水分;
(2)根據現場情況,收面工序適當提前,初凝前完成抹壓工作,適當增加抹壓次數,充分彌補混凝土失水造成的微裂縫,初凝前完成收光工作,進行二到三遍收光;
(3)路面完成收光工作后及時采用薄膜、濕棉氈等進行保水養護;
(4)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時,及時切縫,一般以不蹦出石子為準。
【推薦】
【事故】攪拌車VS電動車,一美女雙腳壓
【新聞】山河智能談“一帶一路”中國經
【市場】當“中國制造2025”牽手“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