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十分突出,2016年總產值達到19.36萬億元,從業者超過5185萬人,是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建筑業正在經歷產業現代化的全面提升,包括裝配化、信息化、標準化、綠色化和設計施工一體化。下一步,我們還要密切關注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化以及借助資本力量的資本化。
歸納起來說,當前建筑業改革發展正面臨著三場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即技術路徑、市場模式和政府監管方式的變革。伴隨著三場變革,還有三件大事對建筑業的影響也是廣泛而深遠的,那就是世界大事——“一帶一路”戰略、國家大事——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行業大事——如何增強信心。
建造技術路徑的深刻變革——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中國為什么要發展工廠化裝配式建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質量。制定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完善部品部件標準,實現建筑部品部件工廠化生產。鼓勵建筑企業裝配式施工,現場裝配。建設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我國現有的建造技術路徑(以下簡稱“傳統技術”)形成于1982年,即鋼筋混凝土現澆體系,又稱“濕法作業”。從客觀上講,鋼筋混凝土現澆體系雖然對城鄉建設快速發展貢獻很大,但弊端亦十分突出:一是粗放式,鋼材、水泥浪費嚴重;二是用水量過大;三是工地臟、亂、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質量通病嚴重,開裂滲漏問題突出;五是勞動力成本飆升,招工難、管理難、質量控制難,這一條恰恰是最本質的。這表明,傳統技術已非改不可了,加上節能減排的要求,必須加快轉型,大力發展工廠化裝配式建筑。
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工廠化裝配式建筑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有些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歸納起來有3種模式:一是以萬科和遠大住工等為代表的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PC)。該模式適用于量大面廣的多層、小高層辦公、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框架和框剪基礎上側重于外墻板、內墻板、樓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為40%~50%,并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成本進一步壓縮,已接近傳統技術成本,可以做到約5天建一層。二是以東南網架、中建鋼構等為代表的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該模式適用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建筑,部分應用到住宅建筑,在傳統技術核心筒的基礎上,側重于鋼結構部品部件盡量工廠化,還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部品化率為30%~40%,強調集成化率。三是以遠大工廠化可持續建筑等為代表的全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該模式適用于高層超高層辦公、賓館、公寓建筑,完全替代傳統技術,更加節能(80%)、節鋼(10%~30%)、節混凝土(60%~70%)、節水(90%),部品化率為80%~90%。部品在工廠內一步制作并裝修到位,現場快捷安裝,高度標準化、集成化使成本比傳統技術壓縮1/4~1/3,可以做到每天建1~2層,實現“六節一環保”,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又好、又省、又快。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體現了從粗放的建筑業向高端制造業的轉變,是建筑產業轉型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可持續建筑是在全鋼結構上的部品化、集成化,采用近似標準集裝箱式運輸,海運成本大幅降低,可破解一般裝配式建筑運輸半徑的瓶頸。
分析了3種裝配式模式,就是要說明,此裝配式非彼裝配式,對此要有全面辯證思維。各有市場細分,各有特色,也各有局限性。必須指出,時至今日,行業里仍有些同志容易產生誤解,即建筑產業現代化簡單等于裝配化,裝配化簡單等于PC,這一認知是錯誤的,是不全面的。
我們對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的建安成本作過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對80~120層超高層建筑,按現行鋼筋混凝土核心筒+鋼結構傳統技術施工并簡裝后竣工合同總價平均約為14500元/平方米~16000元/平方米(全面統計),同比,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成套交付價可節省1/3。二是對30~70層高層建筑,傳統技術竣工合同總價平均約為5500元/平方米~6500元/平方米左右(抽樣統計),同比,鋼構裝配式建筑成本可節省1/4。三是對20~30層小高層辦公類建筑,抽樣樣本偏少,采用鋼構裝配式也能節省一定空間(約1/6)。而對于20~30層及以下住宅類建筑,由于PC推廣量增大、成本進一步降低,加上傳統技術勞動力成本進一步增加形成剪刀差,再加上地方政府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的獎勵力度,現在可以說,PC與傳統技術成本相比較,基本上持平甚至略有優勢。
在深刻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國辦《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時,務必把握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內涵。一是“實現建筑部品部件工廠化生產”,“鼓勵建筑企業裝配式施工”。二是“力爭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下一步,各地政府在貫徹落實以上文件精神中的主要作用,一是加大倒逼機制,二是出臺鼓勵政策和做好示范工作。以上海為例,裝配式建筑發展風生水起、如火如荼,其核心點就是倒逼+獎勵。上海市政府規定2016年起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筑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外環線以外不少于50%,并逐年增加。
敦煌文博會主場館成為工廠裝配式發展的經典范例,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又好、又省、又快地建成了,不但結構裝配化,機電設備裝配化,裝飾裝修也裝配化,裝配化率達到91.92%,創造了新的“敦煌奇跡”。敦煌文博會主場館的示范經驗表明,裝配式建筑要取代現澆體系必須更好、更省、更快,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技發展同樣應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即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我們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可以解決認識論的問題,即中國現階段為什么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我們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可以解決方法論的問題,即都有什么樣的裝配式建筑,我們如何選擇。用發展的眼光分析重大技術的是非曲直與來龍去脈,用全面辯證的思維找準可行路線。
應對裝配式建筑的挑戰,我們要全面轉型發展。對于地方政府,必須加大倒逼機制,必須落實鼓勵政策,必須加強示范引導,必須抓住機遇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化以提升當地經濟實力。對于建設方,必須采用裝配式模式,必須降低成本,必須為廣大用戶帶來好處。對于設計方,必須采用裝配式模式,必須是裝配式設計,必須要有新的設計核心能力。對于施工方,必須是裝配式施工,必須盡快謀劃發展裝配式產業,必須引伸發展裝配式建造的核心能力。
引伸發展,我們還要關注裝配式建筑與BIM技術的結合、裝配式建筑與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的結合、裝配式建筑與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的結合這三個方向性問題。當然,緊隨BIM技術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化重大科技對建筑科技發展及對建筑業發展的深刻廣泛影響,我們亦要研究。
市場模式的深刻變革——全面推行PPP模式
國家大力推行PPP模式,逐漸形成了巨大的市場規模。從財政部PPP項目庫看,截至2017年3月末,全國入庫項目共計12287個,累計投資額14.6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1729個,投資額2.9萬億元,落地率34.5%。國家示范項目共計700個,累計投資額1.7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464個,投資額1.19萬億元,落地率66.6%。從國家發展改革委PPP項目庫看,自2015年起,第一批向社會公開推介了1043個項目,總投資1.97萬億元;第二批公開推介了1488個項目,總投資2.26萬億元。
PPP項目的大市場,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目前建筑業企業在參與PPP項目方面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國進民退”,建筑業央企和國企承攬了已落地的大部分PPP項目,而民營企業則參與有限或很難參與。
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對與民營建筑業企業合作存有顧慮,擔心民營建筑業企業違約風險高,容易引發對政府監管不力、國有資產流失、利益輸送等方面的質疑。二是民營建筑業企業在PPP項目上的競爭力不強,特別是融資能力有限的短板,讓民營建筑業企業對PPP項目望而興嘆。
如何推動民營建筑業企業參與PPP項目?一是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民營建筑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從既保障PPP項目順利實施又切實促進本地區建筑業企業發展的角度,制定相關鼓勵扶持政策。江蘇省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江蘇省政府的思路很有啟發——如果江蘇的項目都不讓江蘇企業干,那他們還怎么到外地參與競爭?二是民營建筑業企業要發揮自身特點,聯合優勢互補企業參與PPP項目。民營建筑業企業要充分發揮經營機制靈活、管理決策效率高的優勢和作為本地企業的優勢,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能與自身優勢互補的央企、國企聯合競標PPP項目。也可以嘗試通過戰略重組、與金融機構合作等方式,多渠道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三是民營建筑業企業可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積極介入已落地實施的PPP項目,承攬其總承包業務。隨著國家級、省級、市級乃至縣級PPP項目的不斷落地,市場整體規模將超出建筑業央企和國企的承攬能力,民營建筑業企業必將會大有可為。因此,民營建筑業企業要勇于創新發展,加快轉型升級,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充分認識和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不斷搶抓發展機遇。
需要關注的是,在設計施工總承包基礎上更深層次的改革,即PPP模式。設計施工總承包的關鍵在于形成真正意義上優化設計、縮短工期、節省投資的甲乙雙方理性契約關系。PPP則是更深入的改革,是投資方式改革的深化,必然產生公共投資項目全面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效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以斷定,真正意義的PPP必然需要設計施工總承包,真正實現設計施工總承包則必然需要建筑產業綜合技術的全面創新和提升。相信,這將會是經濟新常態下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
在推進設計施工總承包發展中,既要關注中鐵工、中建等真正意義上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創新經驗。也要關注中天、蘇中建設等內涵式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創新經驗。當然還要關注現代集團、華藍集團等以設計為龍頭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創新經驗。特別需要指出,中天、蘇中建設的經驗在PPP模式下有新的發展空間,就是承接PPP項目中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為甲方創造價值。
推廣PPP后,央企、國企和一些上市企業實現跨越且轉型,由建筑承包商向PPP綜合承包商轉變,獲取投資、承建、運營3個效益。其他企業如果不能轉型,但也必須跨越,必須尋找新的市場細分,要靠設計施工總承包為新的PPP項目業主創造價值。
政府監管方式的深刻變革——新一輪建筑業改革
國辦《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涉及的建筑業深層次改革有:一是關于建筑市場模式改革。《意見》要求,“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政府投資工程應帶頭推行工程總承包”。二是關于招投標制度改革。《意見》提出,“縮小并嚴格界定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范圍”,“在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探索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三是關于政府監管方式改革。《意見》要求,“進一步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別和登記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并在落實工程質量主體責任方面,“特別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四是關于質量監督的主體責任改革。《意見》要求,“監督機構履行職能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預算全額保障”。同時,政府可“委托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檢查”,“選擇部分地區開展監理單位向政府報告質量監理情況的試點”。五是關于工程項目支付方式改革和投標價格改革。《意見》要求,“及時按合同約定足額向承包單位支付預付款”,“通過工程款支付擔保等經濟、法律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履約行為”。“對采用常規通用技術標準的政府投資工程,在原則上實行最低價中標的同時,有效發揮履約擔保的作用,防止惡意低價中標,確保工程投資不超預算”。
其中,關于市場模式改革,明確鼓勵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關于招投標制度改革,明確按投資主體重新要求,對社會資本投資項目不再簡單一刀切;關于政府監管方式改革,開始直面問題,明確對甲乙雙方同等要求;關于質量監督主體責任改革,明確要研究建立質量監督體制問題。
這些改革都是深層次的,方向是正確的,效果令建筑業期待。現在關鍵的關鍵就是看這些改革怎么落地,什么時候落地。值得關注后續將出臺的一系列配套文件。
世界大事——“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三年多來,伴隨著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動了大批重大項目建設,給建筑業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拓展空間。“一帶一路”是大格局、大思維、大戰略。
為推進建筑業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深入開展建筑業國際產能合作,經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中國建筑業協會發起成立中國建筑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聯盟將以建筑業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政策、金融、法律、標準、信息等全方位綜合服務,與國外經濟組織機構交流合作,搭建建筑業企業協作平臺。聯盟還將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加強行業自律,促進企業之間的協調合作,推進建筑業國際產能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建筑業協會積極引導建筑業企業踐行“一帶一路”戰略,一方面,搭建了重要的經驗交流平臺,每年召開一次經驗交流大會;另一方面,緊密跟蹤調研建筑業企業的成功實踐,如云南建工、福建建工、東南網架、蘇中建設等,推廣他們在“借船出海”、“抱團出海”、“融入當地”、“深耕細作”等方面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
國家大事——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中央決定規劃建設雄安新區,重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新的兩翼。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河北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優化調整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拓展發展新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點優化開發新模式,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從宏觀、戰略和歷史的層面,如何規劃建設好雄安新區。一是歷史性地把握好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三要素——城市天際線、建筑輪廓線、科學的交通路網。二是全面地把控好規劃建設的核心價值觀內涵——低碳、簡約、實用。三是深刻地把脈其特殊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的重要作用——演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責任的現代化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經典范例,千年大計。
當前,我們不但要把握好國際化大都市規劃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而且還要清醒意識到我國將歷史地擔當這一發展方向的引領者的責任。首先是借鑒,要對是非曲直有準確的判斷。以美國為例,一方面,一般城市規劃建設深受霍華德“田園城市”思想影響,攤大餅、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土地和能源嚴重浪費。另一方面,國際化大都市商業中心區(以紐約曼哈頓為例)規劃建設卻又極盡節省土地空間之能事,開創了許多國際化大都市之先河。交通路網密布,不在車流人流和交通路網上算小賬,而在建筑高度、容積率上算大賬。在此基礎上,強調高層超高層建筑之間高度、體量、色彩、風格上的協調并注重形成建筑輪廓線。
據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在不遠的將來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將在2050年前后占世界經濟總量的約1/3。無論歷史地看,還是現實地看,中國都將引領世界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方向,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部分。
用低碳、簡約、實用原則抓好城市規劃建設,應當成為引領發展方向的價值觀。
我們要深入思考總規與標志性建筑的結合問題,即高度、體量、色彩、風格上的協調;低碳城市與低碳建筑的結合問題,即簡約、實用合理的要求;科學的交通路網與建筑容積率的結合問題。
行業大事——增強信心
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增長6.7%,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9.7萬億元,增長8.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1.9萬億元,增長17.4%。2016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95萬億元,增長6.6%;建筑業總產值19.4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比上年增加了4.8%。這是建筑業總產值增速自2011年連續5年下降后,首次出現反彈。全年簽訂合同總額37.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9%,其中新簽合同額21.3萬億元,同比增長15.42%。這兩項指標中,簽訂合同總額增速結束了連續5年下降的局面,新簽合同額增速更是由負轉正。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建筑業發展,《意見》是時隔32年后,國務院再次為建筑業改革發展制定頂層設計。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期發文明確了六大發展目標,提出了九大主要任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將有力促進建筑業發展。作為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世人矚目,單從股市中相關概念股的一路高歌就可看出雄安新區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節能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筑等方面將帶來巨大的市場。國家大力推行PPP模式和PPP項目的不斷落地,建筑業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加快,以上海市為代表的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力度,逐漸形成市場倒逼機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了建筑業企業“走出去”的步伐。2016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8158個,合同額1260.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同比增長36%。
以上形勢表明,我們要對建筑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信心即對自己及自己的行為有良好的預期。一個充滿信心的人更具有魅力,更能讓人信任。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信心。沒有信心的人生,將是不完美的人生。
綜上,我們對建筑業改革發展正經歷的三場變革、三件大事作出分析,就是要學會順應大勢、把握大局、制定大策,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突出做好建筑業的轉型和創新工作,即對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的發展空間與新的市場細分做好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
【推薦】
【市場】幾年過去 如今LNG工程機械境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