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不認識郭凱,但你一定知道那個在《吉尼斯·中國之夜》節目中駕駛重達20多噸、輪胎有一人多高的大型裝載機,1分鐘之內打開30個啤酒瓶蓋,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人;他還曾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中將大型裝載機倒立,用尾部火把點燃了7.5米高的煙花。
31歲的郭凱是山東樂陵人,是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流機隊的一名裝載機司機。他有一雙細細的眼睛,笑起來會瞇成一條縫,再配上圓圓的臉蛋,看似相貌平平的外表下,卻藏著巨大的能量。他不僅手握“鐵騎迎賓”的絕活,十幾年的時間,他從一名碼頭工人成長成為青島市“勞動模范”、“文明市民”、“模范共青團員”、山東省“優秀共青團員”、山東省特別關注“最美青工”,同時還當選了山東省青聯委員。不僅如此,他還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青工”、全國“青年崗位能手”、“2016年感動交通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如今的郭凱,在青島和樂陵老家都是名人與榜樣。尤其是在青島港,可以說他就是那里的“傳說”。
郭凱:苦練清艙本領,一人出手頂30人
血液中的工匠精神成就60多項創新成果,獲5項國家專利
郭凱的老家在樂陵市王官劉村。16歲那年,為了給突發心肌梗塞的父親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找親戚朋友借了個遍,也沒有湊夠醫藥費。無奈之下,學習成績不錯的郭凱決定:輟學,打工養家。起初他跟著表哥到天津打工,最開始是賣苦力。“搬磚、攪水泥,一起來打工的都嫌累,沒堅持幾天都走了。我不敢走,我走了,誰掙錢為父親治病啊。”郭凱說。干了一個月,老板看他不怕苦,開始讓他學車。為了能多學多練,他把一天當成兩天過,經常半夜爬起來練車。就這樣,不到3個月郭凱就掌握了推土車的駕駛技巧,并在接下來兩年多的工作中,學會了駕駛挖掘車、自卸車、壓路車、裝載車等5種工程車。漸漸地他成了公司的“大拿”,但工資還是只有600元。后來家里急用錢,老板卻扣押著5000塊錢不給。一怒之下,郭凱辭職來到青島港,也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青島港12年里,郭凱連續6年蟬聯前港公司技術比武裝載機冠軍,連續3年蟬聯青島港冠軍,并先后在青島市、山東省舉辦的多項技能比武中奪得冠軍,堪稱“冠軍專業戶”。他先后總結提煉的“郭凱清艙作業法”、“郭凱帶徒工作法”、“郭凱提裝車作業法”、“郭凱保養工作法”和“郭凱潤滑注油工作法”等6項“工作法”,在港口生產中廣泛應用后,為提高港口效率、降低成本立下不小功勞。僅“節油法”一項在青島港全面推廣后,每年節省油料費用就達2000多萬元。近年來,郭凱和工友一起發明制造的60多項創新成果,每年可節約各項費用400多萬元,其中5項發明還獲得了國家專利。郭凱也被工友們親切地稱作“小魯班”。
是什么讓郭凱用短短的十年時間實現了自身的華麗蛻變?郭凱說,從他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親,三代人里出了多位軍人、黨員,還有兩位革命烈士。正是父親那種不怕吃苦、不服輸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他。
不瘋魔不成活,苦練清艙本領,一人出手頂30人
作為裝載機司機,技術難度最高的是清艙作業。郭凱剛進港時,大家都叫他“臭手”。“那時候,我一進倉就害怕把船艙給戳破了,干活很慢,還往往在艙壁、艙角都留下厚厚的一層貨,清艙師傅還得幫忙用鐵锨鏟。人家一聽是我當班,都躲著我。”每次看到負責清艙的師傅們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滿頭大汗,他就覺得格外內疚。
“我也是在建筑工地下過苦力的,知道清艙工人的辛苦,我能多抓一斗貨,清掃工人就少辛苦一小時。”為了練好技術,少給清艙的師傅們“添麻煩”,他每天操作方向、油門、擋位上萬次,練到手、膀紅腫,眼睛、脖子酸痛。“上班練不完,下班回到家就拿著筷子不停地比劃,那陣子簡直著魔了。”郭凱的妻子趙國花說。正是這股子執拗勁兒,加上不服輸、不怕吃苦的性格,不到半年時間,郭凱的技術就有了質的提升。凡是他清過的艙,可以減少人工清艙量上千噸,這相當于30名職工一天的工作量,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七八倍。“看到清艙師傅豎起滿意的大拇指,我內心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師傅們看到是我清艙,都搶著跟我去。”說這句話時,郭凱的表情中露出幸福的微笑。如今,他能做到每斗抓取十噸,誤差控制在40斤左右。這樣裝一輛載重40噸的貨車,4斗就能裝滿,誤差僅為40噸總量的兩千分之一!
不僅如此,由于港口經常有人來參觀,工余和休息時間,郭凱還和同事精心設計了裝載機鏟磚、起酒瓶蓋、對著氣球穿螺絲帽等高難度清艙動作。久而久之,郭凱練就了一套“鐵騎迎賓”的絕活。這項絕活難度很大,開瓶的有效距離只有兩毫米,絲毫不亞于高超的雜技表演。于是便有了在《挑戰不可能》《吉尼斯·中國之夜》節目中大家看到的技驚四座的表演。
農村娃“摳”出大作為 每年為企業節約2000多萬元
郭凱的生活曾經一度十分貧困。最窮的時候,家里連50塊錢學費也湊不出。為了掙錢給父親治病,他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干活,可即使這樣初中沒畢業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也始終無法融入。直到他來到了青島港。這里到處是“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標語;處處都體現著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郭凱很快就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像愛家一樣愛自己的崗位,像守護家一樣守護著青島港。現在的郭凱有妻子有孩子有房子有車子,可以說是青島港實現了他人生的突破,在他的心中始終充滿著感恩之情。所以過過苦日子的郭凱從骨子里見不得浪費。
作為機械化大生產的典型行業,能耗是主要的生產成本。據悉,全青島港有流動機械200臺,僅郭凱所在的前港公司流機隊就有88臺,每年燃油成本在5000萬元以上。每天消耗這么多資源,郭凱看著真是“心疼”啊。為解決耗油多難題,郭凱結合多年經驗,提出了包括操作、路線、保養等環節在內的“六步節油法”,能使裝載機千噸耗油量同比下降14%,一臺裝載機年節省燃油成本28萬元。如今,這套節油法已經在全港推廣,全年可節約燃油費2000多萬元。
在潤滑油使用上,機械廠家要求定時更換,這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為了讓裝載機像私家車一樣按潤滑油的質量更換,郭凱在不懂技術、沒有圖紙、沒有樣本可借鑒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反復地看書、畫圖、查資料,不斷地摸索,最終造出了一套檢測設備,通過四級沉淀、過濾、檢測,達到標準的油便可以進行二次利用,一年可節約潤滑油費用30多萬元。
不僅僅盯著大能耗,工作細節上的節約郭凱也不放過。平時保養車輛,少不了要用擦車布。其他同事擦完車,用臟了的擦車布往往就丟棄了。郭凱可舍不得,他把這些扔掉的布搜集起來清洗干凈,較干凈的用來擦駕駛室,較臟的用來擦油污多的地方,做到物盡其用。在郭凱眼里,“這都是能用的東西,扔了真的心疼。”
工匠精神傳承有序,“80后”有擔當,傾囊相授帶徒百人
“只要肯學肯干,小人物也能實現大夢想。”這是郭凱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回憶起自己如何從農村輟學少年,成長為一名打破世界紀錄的高技能人才,郭凱說,當年的他只是想學一門技術,多開點工資給父親治病。2007年9月,郭凱在山東省港航系統裝載機項目技術比武中,一舉奪得第一名,隨后,被任命為133#裝載機車長和班組副班長。不僅有錢給父親治病了,他還在青島買上了130多平米的大房子,實現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授予100名共產黨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郭凱光榮當選。他是山東省僅有的4位當選者之一。也是繼張瑞敏、許振超之后,青島的第三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郭凱感覺自己的夢想“超額”實現了。
在完成了《挑戰不可能》和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夢想之后,郭凱又有了新的夢想。“人要懂得感恩。”郭凱說,“我有兩個‘家’,所以我清楚我該做什么。”“有無數雙農民工的眼睛在盯著我,這個路走對了,我能帶動旁邊的這些人,慢慢帶動他們也積極向前。”從入港第三年就開始帶徒弟的他,如今已有100名徒弟,其中有23人成為高級工、2人當上了副班長、7人擔任了車長。在山東省港航系統第七屆勞動技能競賽中,徒弟高磊更是一舉奪冠,超過了他這個師傅。對于此,郭凱很高興,“徒弟水平比我高是我最大的驕傲!”我們雖然在一線做著最平凡的工作,但我們的成績就是公司的形象。有些事情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
如果不是16歲那年父親的一場大病,成績優異的郭凱也許會像大多數人一樣,考上大學或者實現他當兵的夢想;如果不是當年咬緊牙關撐下去,他也許還在四處飄蕩,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正是因為對技術的近乎偏執的熱愛,才使得他從一個工地上賣苦力的小工“蛻變”成一名港口工人技師;也正是因為對于這種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才得以詮釋他對父母親人的愛和對企業的感恩。這就是他,那個人人豎起拇指點贊的裝載機司機;這就是那個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傳說的郭凱。
【推薦】
【分析】淺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產品的質量管理!
【資訊】吹響集結號工程機械企業馳援九寨溝
【企業】徐工助力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順利開工
【市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面臨的五大瓶頸和四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