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資本日前也把中國今明兩年GDP增長預期都上調0.1個百分點,分別為7.7%和7.2%。該機構認為,在中國政府落實改革措施之際,維持這些目標水平有助于穩定市場情緒,并預計中國內需再平衡取得進展,投資增長的放緩將被消費增長所抵消。
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我國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和預期目標之內,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7%,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新進展,經濟運行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此前一度唱空中國經濟的外資機構,近來紛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對中國經濟和改革的評價重新趨于積極。
十八屆三中全會改變外資機構預期
機構轉變預測的典型是摩根士丹利。該機構日前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2013年全年經濟增長7.6%,明年GDP同比增速回落到7.2%,2015年又升至7.4%。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摩根士丹利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是2013年全年經濟增長7.6%,2014年GDP同比增速7.1%,2015年進一步下降到6.9%。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伴隨各項改革措施的明朗化,摩根士丹利明顯對中國經濟轉憂為安,對2015年的經濟增幅預期上調0.5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改革紅利的逐漸釋放將加強中國經濟周期性力量,并在長期內防止中國潛在增長水平的迅速降低,因此我們小幅調高了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此外,瑞銀集團將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從7.5%上調至7.6%,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速將在7.8%。花旗銀行今年7月31日曾將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估從7.6%下調至7.4%,同時將2014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7.3%下調至7.1%;而根據花旗銀行的最新研判,中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為7.6%,明年增長預測則上調至7.3%。
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為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利條件
宏觀數據的平穩向好,是外資機構轉變預期的主要根據。用電量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1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加9.5%,增速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表明我國經濟持續好轉。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數,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連續14個月站在榮枯線以上,顯示經濟運行平穩增長。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出,近期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表現較好,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為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利條件,對2013年和2014年GDP增長率的全年預測分別為7.6%和7.4%。
根據高盛發布的2014年及之后的中國展望報告可以看出,高盛對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改革有信心。該機構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8%,消費再次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出口走強和消費提升有助于抵消投資因金融狀況收緊而走軟的影響。”高盛分析師表示,“在投資領域,最依賴杠桿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行業的投資減速幅度較為明顯,但制造業投資將因為盈利提高且周期性需求復蘇而有所增長。”
改革有益于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高盛認為,短期內來自改革的沖擊大體均衡,增長可能傾向于平穩,因為改革的目標是將資源配置朝向更具生產力的領域。比如,放松服務業的民營資本投資限制將有助于提振增長,同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環保成本有助于限制非生產性投資。
“受周期性利好因素推動的平穩經濟增長將為改革帶來更有利的背景環境。”高盛分析師表示。
高盛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制的改革藍圖有助于中國實現更均衡高效的經濟增長,這會提振對中期前景的信心。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姚煒表示,GDP增速放緩,去杠桿和結構調整是主要原因。政府加快清理過剩產能,將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季度減速。而這樣的減速,有益于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增長將呈現結構性下行,但硬著陸風險仍然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