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應注重導向性
我國國家標準制定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歸口很嚴,全部由相應歸口制定標準;第二階段,全部放開,分為國標、行標、地標、企標4個層次;第三階段,國家層面只制定強制標準,現有的6000多個建設部標準,只保留38個全文強制標準,其他全部轉為推薦性標準。推薦標準可以不采用,強制標準必須執行。但是,強制標準還不是法規,下一步會把強制標準上升到技術法規。
廉慧珍表示,標準如果再修訂,配合比設計不要制定太多具體要求,應該偏向于制定規范方向性的、原則性的要求。比如,配合比設計的原則是什么?還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四組分三參數”原則?如果不是的話,應該考慮哪些參數?如何確定這些參數?
覃維祖指出,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很多規范標準等同于法規。現在更多的標準則是建議性的,可執行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執行。混凝土作為各種工程的過程產品、中間產品、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制定標準要有一些方向性的東西,相關從業人員要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工作,做標準的執行人,而不是機械照搬標準。因此,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工程類型,應該會出現更多的地標、企標、施工規范、施工指南,這樣才比較合理。
北京地區有的工程不允許用機制砂,也不允許用河卵石,還有的文件要求任何一組試塊強度必須≥115%,否則要進行回彈或者取芯檢測,這明顯跟標準規定的95%不符。攪拌站現在最頭痛的不僅在于標準的具體要求,而且在于來自政府的、監理的各種要求。
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相關的從業人員都見過混凝土,都做過混凝土試配,都覺得自己比較懂混凝土,施工方也懂、監理也懂,甚至政府官員也懂。所以,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認知對攪拌站提出自己的要求,這會讓攪拌站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標準制定時,應盡量將來自各方的要求統一起來。現在逐漸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大部分水泥用量的規定要求都取消了,改成膠凝材料總量的要求了,但總體觀念邏輯相對落后。
有些規定表述讓人看得啼笑皆非,《規程》“條文說明”第3.0.5:“規定礦物摻和料最大摻量主要是為了保證混凝土耐久性能。”條文好像是說,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好不要摻礦物摻和料,摻了就不耐久,摻得越多就越不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等標準規范應該注重導向性。
此外,我國地域廣闊,有不同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有不同的工程類型,各攪拌站的原材料品質差異非常大,用《規程》來“統一”全國的混凝土配合比現實嗎?
02配合比設計應注重技術路線和試配調整
適用于當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法是什么?影響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的因素有哪些?
廉慧珍提到應遵循3個原則:第一個是水灰比,水灰比只要符合設計要求就行,在允許范圍內都可以取值;第二個是用水量,這個用水量原則也可以稱之為漿骨比最小原則,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和工作性的前提下,盡量少用水、少用灰,多用骨料,這樣才能減小混凝土的收縮開裂,保證混凝土的體積穩定性。用水量其實反映的是漿骨比參數。用水量越大,用灰量也越大,混凝土里面的漿體總量也越大。第三個是砂率,即砂石比例。砂率越大,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就越低。
冷發光:耐久性的混凝土要重視相應的耐久性指標,應該作為強制條文執行,其他性能參數推薦執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應重視單方用水量這個重要指標,其他參數可以自由選擇。
歐洲標準里面performance性能一詞有“場合”的意思,就是要根據不同場合、不同功能來設計配合比。但是,現實情況是規范設計方面并沒有提出性能要求,常見的只有強度外加一個抗滲、抗凍這些簡單的性能,其他的性能要求根本提不出來,所以配合比方面就無從設計了。標準規范中也應該鼓勵基于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混凝土設計。
不光是國內專家關注這個問題,美國Metha最新版《混凝土微觀結構、性能與材料》也提到了用水量的問題。這本書吸取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加拿大研究的大摻量粉煤灰、低用水量混凝土,其粉煤灰摻量57%~58%,抗凍融循環能達到1000次以上。
李彥昌表示,配合比設計方法不管先進還是落后,只要能指導技術人員把配合比設計出來就可以。其實配合比設計方法教科書上有很多種。因為設計出來的配合比不能直接使用,必須要經過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及具體情況對配合比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才是混凝土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技術和水平。
另一方面,配合比設計方法是次要的,而根據原材料情況、根據工程情況調整配合比才是關鍵。做標準規范研究時各種原材料都是符合標準規范的,但是在實際生產中,見到的材料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比如,要設計一個大體積混凝土,應該選用什么樣的水泥、礦粉、粉煤灰,摻量如何、選擇什么樣的參數,這才是配合比設計的關鍵。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在于采取什么方法,而在于走什么樣的技術路線。
關于質量法和體積法,早期多用質量法,因為質量法簡單,有了用水量、水膠比、砂率、總容重就可以算出來。質量法配比調整之后,混凝土總方量就變了,誤差有時候會比較大,會影響企業經營結算,嚴重時可能會與施工方產生經濟糾紛。
絕對體積法當時不太適用就是因為太復雜,條件也不具備。如果條件具備了,就應該用絕對體積法,因為這個方法能保證混凝土的方量。
現在標準要求是2%,其實這個值定的偏高,現在計量設備精度能做到,可以把這個值精確到1%以內,所以說這個配合比設計要求還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改進的。
03解決混凝土質量問題關鍵在原材料
混凝土公司需向甲方、監理方甚至監督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這樣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妥當?如果不妥,應該怎么做才能保障混凝土的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李彥昌指出,監督站要配合比計算書等資料,這個現象很奇怪。現在監督站要、監理要、施工方也要,為什么?攪拌站沒有向上游的水泥廠要過計算書,沒有跟上游的外加劑廠要過計算書,他們的配方也沒有給過攪拌站,那么,攪拌站為什么要給下游施工方、監督站提供配合比計算書等材料呢?為什么要讓攪拌站的任何一步都處于各方的監控之下呢?
現在攪拌站要搞技術創新,如果都把配合比拿出來,大家都知道了,也就談不上什么技術創新了。應該說混凝土配合比是攪拌站的關鍵技術,是有知識產權的,要保護起來,是保密的。
其實,不管什么行業,都有問題,問題的根源不是什么規范,什么有關部門,這些都是表象,根源就是人的素質、價值觀、信仰。比如說,攪拌站把配合比提供過來,一看沒問題了,照這個做就可以了,有些人就沒有責任了。因此,說到底,提供配合比這一事,其實就是人在推脫責任。如果配合比沒問題,那么即使出了問題也與有關部門無關,是你采用了陰陽配合比。
冷發光提到,配合比是誰在用?是監理在用,還是攪拌站在用?這個問題不用討論,肯定是攪拌站在用。監理方面也要配合比,那是監管體制出了問題,跟配合比本身沒有關系。
如何保證混凝土質量的問題?誰去保證?拿什么保證?環環錯、盤盤錯,原材料這環無法保證又怎么保證質量?其他行業其他產品也一樣,都不允許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標準是人定的,事情是人做的,定標準時的人都是好人好思想,等到做事了就。。。
如何監管混凝土質量?李彥昌建議,現在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原材料不合格帶來的。前不久北京市進行了攪拌站評估,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評估原材料抽檢打分,以前原材料抽檢都是99%合格。在這次抽檢中,80%~90%的原材料都不合格,這與以前的抽檢結果形成了強烈反差。
政府應該管兩頭,不允許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允許出不合格產品,中間過程可以不用進行過細監管。
原材料不合格固然不行,但是現在涉及到原材料的一些指標也需要夠合理、夠人性。標準中如果要用性能指標來約束原材料,一定要把性能說清楚,現場可以檢驗,攪拌站可以檢驗,竣工完成后可驗收檢驗,這樣才行。
現在,雖然原材料有個別的不合格項目,但是混凝土強度指標夠了就可以使用,沒有其他性能指標進一步約束。
我們一直追求大流動度、大坍落度,任何事情都不能運動式的激進。現在混凝土出現的許多問題,就是這樣來的。本來混凝土泵送施工是一項技術革命,但恰恰很多問題是我們過分追求大流動性所導致的,事與愿違。
另一個原因就是原材料,原材料有些性能可以適度放寬,比如砂石顆粒級配,這是可以調整的。而一些性能指標必須嚴格執行,比如砂含泥,這關系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解決混凝土質量問題,要從原材料入手,從新式裝備入手,回到原來的低坍落度混凝土的思路和方向上去。
混凝土公司提供的配合比很大程度上是“做資料”,沒有實際意義。混凝土品質受原材料品質影響極大,原材料質量微小的波動,足以導致混凝土質量產生巨大的差異,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那么如何做好混凝土?
1、建立質量控制的全員參與機制
混凝土質量控制是一個全員參與的活動,不是某個部門或每個人的事,作為混凝土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從全局上把控,有全局意識、過程意識。試驗室雖然是混凝土質量控制中的重要環節,但僅僅依靠試驗室來實現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控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試驗室配合比設計的再完美,也需要交付給主機操作員生產才能實現最,如果生產控制不好,一樣對混凝土質量產生致命的影響。因此,要想控制商品混凝土質量,必須樹立全員參與的理念。
(1)員工質量意識的培養
混凝土企業上至管理人員,下至普通員工都要從思想上認識本職工作對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影響,要有團隊精神,協作精神。企業員工應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不能“這樣沒關系”、“這樣差不多”、“差不多就算了”。作為企業管理人員應對混凝土原材料、生產過程和混凝土運輸及澆筑過程具有嚴禁的態度,敢于對影響混凝土質量的行為說“不”,及時制止影響混凝土質量的不良行為。管理人員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員工,形成“人人為質量,控制靠大家”
(2)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商品混凝土企業應建立一套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涵蓋從原材料進廠——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混凝土生產——運輸——泵送——施工——養護的各個環節,并做到明確管理,責任具體到人,人人頭上有指標。
2、混凝土質量控制中的關鍵點
2.1 原材料的選擇、進廠及使用
(1)原材料的選擇原則
樹立“質量≥穩定>價格”原則,在混凝土原材料質量選用上首先要做到質量第一,是原則,也是底線。在保證混凝土原材料質量的基礎上,要篩選出原材料質量穩定的供應商作為長期合作的伙伴,洽談合適的供貨價格。對于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的供應商直接中止合同。
(2)試驗室控制原材料質量
原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量的好壞,只有品質優良的原材料才有可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混凝土。原材料進廠驗收時原材料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試驗室材料檢測人員要從材料進廠過程中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在原材料質量把控上要做到試驗室“一票否決制”,試驗人員決定原材料是否接收,如何存放,公司任何人員不得干涉,充分尊重試驗人員的意見。在原材料驗收的過程中,經常聽到有管理者說,“這種原材料也差不多,最近原材料緊張,不好拉”,如果作為管理者這樣說,檢測人員如何控制原材料質量。一個混凝土企業質量控制的好壞,去砂石廠看看就基本了解了。
(3)做試驗人員的堅強后盾
在原材料驗收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試驗人員和供應商意見不一致的情況,甚至發生爭吵等現象。作為企業管理人員應做試驗檢測人員的堅強后盾,積極處理相關問題。在把控原材料質量的前提下,對原材料供應者進行說服教育,對于不聽勸阻的供應商,停止供應合作。做檢測人員的堅強后盾,讓檢測人員放開手腳控制原材料質量。如果管理人員在原材料質量控制過程中不能為員工撐腰,何談員工有能力、有力度控制材料質量。
2.2 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
(1)確保計量系統精準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再好,也需要生產才能實現,攪拌設備計量系統的精準度是實現商品混凝土質量的關鍵。企業應定期組織人員校稱檢定,除此之外再生產過程中,也要時刻關注稱的動態稱量的穩定性。公司設備維修人員應注意設備的保養檢修,注意巡查氣壓對計量系統的影響、閥門開關大小對計量系統的影響等。
(2)配合比輸入雙簽制度
配合比輸入正確與否當然是生產質量的關鍵,從客戶提出供貨需求(《訂貨單》——信息準確,客戶簽字)→生產任務的下達(《生產任務通知單》——主任核對)→生產配合比的確認(《配合比通知單》——機操核對)→配合比的輸入生產(配合比雙簽),每一個生產過程都會對混凝土質量產生重大影響,不容忽視。
(3)提高機操員的操作水平和對混凝土出機質量的控制。
2.3 出廠檢測及運輸、泵送管理
(1)出廠檢測
出廠檢測是混凝土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混凝土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按照規范對混凝土進行出廠檢驗,對混凝土拌合物土和易性、坍落度、容重檢測,并成型試塊。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把問題消除在出廠前,確保出廠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
(2)運輸
混凝土運輸車在裝料前,反轉攪拌站確保罐車內沒有積水。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保持3~5轉/min,防止混凝土離析分層,卸料前快速旋轉90s。
調度人員及時與工地溝通,確保工地不積壓車輛,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筑。遇到突發情況,調度人員及時與工地及本公司相關人員溝通,協調解決。
(3)泵送施工
混凝土泵送過程中,潤泵砂漿不應澆筑到工程部位。泵送時要按施工工藝控制好泵送的速度、布料的均勻性、澆筑的厚度,便于施工工人振搗。使用地泵泵送施工時,布管、接管應該盡量以縮短管線長度,少用彎管和軟管,向下布管時需注意水平管的長度,廠地受限時可考慮在下坡位置增加兩個90度的大彎頭,接管時必須使用密封圈,確保管道不漏氣、漏漿。
3、重視對員工的培訓
很多混凝土企業認為混凝土質量培訓就是對試驗人員的培訓與其他部門人員無關,這就造成混凝土出了質量問題就是試驗室的問題。在實際生產中很多質量問題的發生,不是因為試驗人員的問題,而是公司其他人員操作不當造成的。
混凝土企業的培訓應針對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人員,組織不同內容的培訓。如對操作人員要培訓,混凝土生產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對銷售人員應培訓混凝土的基本知識,客戶應注意哪些問題,在合同簽訂和執行中應注意哪些;對生產調度人員應培訓一些混凝土的基本知識,便于與施工單位溝通,讓施工單位感覺企業工作人員很專業。
對商品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應本著“以預防為主的事前控制和以過程控制的事中控制為關鍵,以檢查把關的事后控制為補充”的原則,因為預拌混凝土的質量是在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檢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