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21年評價結果的通知》中獲悉,徐工國家級技術中心以綜合得分92.4,排名本次全國參評1728家企業技術中心第36位,較去年大幅提升12位,繼續蟬聯工程機械行業首位。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認定與運行評價由國家發改委牽頭開展,旨在對創新能力強、創新機制好、引領示范作用大的企業技術中心予以認定,從而鼓勵引導行業骨干企業帶動產業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提高。本次評價從創新投入、創新條件、創新績效三個維度進行,涵蓋全國1744家企業。其中,僅有72家企業技術中心得分在90分以上,獲評優秀。
上世紀50年代,徐工開始涉足工程機械,是中國工程機械的創立者和先驅者。1993年11月,徐工國家級技術中心成為首批被認定的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企業。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之后的首次地方調研就親臨徐工,充分肯定了徐工堅持創新驅動、適應時代發展取得的成績。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當前就是要抓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主要還是靠我們自主發展”。
多年來,徐工國家級技術中心建設,牢牢盯住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珠峰登頂”目標,始終堅持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噸位的“三高一大”產品技術創新戰略,堅持推進“技術領先、用不毀”做成工藝品技術質量戰略落地,兼容并蓄全球產業和技術資源,走出了徐工世界一流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之路。
目前,徐工建設并擁有國家級研發平臺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并獲得國家“CNAS”實驗室認可的工程機械整機及其零部件檢測中心1個,另有1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
自主創新之路,往往伴隨著一根筋的堅守。徐工每年研發投入不少于銷售收入的4.5%,聚焦珠峰登頂最后10%的技術難題,圍繞產品智能、綠色設計、可靠設計、工業設計四大方向,持續投入、迎難而上,在厚積薄發中邁上創新發展新臺階。
徐工有限、徐工機械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表示,技術創新永遠是第一位的,打造出“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是金標準,也是要持續追求的。想贏得未來的競爭還要保持足夠的定力,積累強大的實力,要創出獨有、獨到、獨占、獨創和獨樹一幟的“五獨”產品,引領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虎年開工伊始,徐工履帶底盤公司輪系生產車間已是一派火熱景象。單條生產線上,16臺智能機器人不停翻轉,抓取工件自動裝配。數十個桁架機械臂來回“飛舞”,上料、下料。先進技術的應用,讓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全面“跑起來”。
在王民看來,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在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下,一定要緊緊抓住創新這個“命脈”。
堅持三高一大產品創新戰略,推進智能制造向世界級水平發展,徐工一大批前沿創新成果正從研發實驗室闊步走入全球基建發展中去。“世界第一吊”XGC8800履帶起重機、全球最大旋挖鉆機XR1200E、神州第一挖XE7000液壓挖掘機、世界超大型礦用平地機GR5505等引領行業技術發展。加快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綠色施工,聚力攻關新能源、電動化等關鍵技術研發制造,全球首款插電雙驅混動起重機XCT25EV、無人純電動裝載機、新能源卡車等多款綠色新產品相繼發布……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彰顯出中國制造與日俱增的硬核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突破核心零部件方面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徐工積極對重要的材料和零部件進行國產化替代,傳動與液壓核心零部件等創新項目不斷收獲新成果,逐步改善飽受高端核心零部件工業基礎薄弱的“如鯁在喉”狀態。
如“液壓多路主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圍繞6項核心能力建立了液壓閥研發和產業化體系,突破11項核心技術,攻克9項關鍵工藝技術,產品綜合性能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標志著徐工的產業創新能力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
在技術創新與國際化主戰略背景下,徐工帶領中國工程機械產業,不斷拓展全球布局網絡,目前擁有全球四大海外研發中心、14個制造基地、KD工廠、70多家分子公司和辦事處、300多家經銷商,產品出口到187個國家和地區。徐工十三五累計出口近300億元,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97%的國家,連續30多年保持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第一。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徐工的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生動縮影。
樹高葉茂,系于根深。企業創新發展的成果,離不開不斷厚植的創新沃土。
王民強調,建設基業長青、世界一流的百年徐工,要全面打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機制環境生態。
組織實施公司重大技術創新項目,逐步完善公司技術創新激勵機制;通過自主創新的科技開發項目,重點與20余個國內外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或單位合作,整合全球最佳創新技術,持續打造“技術領先、用不毀”產品群……
徐工牽頭組建了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匯聚產業鏈上下游骨干主機企業、零部件企業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突破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
徐工堅持市場導向、結果導向的激勵機制,多措并舉,實現企業和個人共同發展,持續保證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活力,近200人高級技術專家獲得了公司股權激勵。此外,徐工積極實施基于項目制的研發管理機制變革,在行業內創新推行“項目合同制”、“項目揭榜掛帥”等研發管理機制,將項目管理與研發業務流程、人員績效評價相互有機融合,嵌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研發過程,有效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與效率。
截至目前,徐工擁有有效授權專利8400多件、發明專利1900件、50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其中30%以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PCT國際專利110多件,成功完成了5項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將標準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擁有技術話語權。
新時代新征程,以徐工為代表的中國制造,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給中國經濟注入不竭動力,讓世界舞臺更加絢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