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制造“北京—西藏行”活動,將于9月16日至30日舉行。再制造“北京—西藏行”活動將由裝配有再制造發動機等關鍵汽車總成的乘用車與商用車組成車隊,由北京出發,途經河北、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等省,經過15天約5000公里的實際道路行駛,最終到達西藏拉薩,期間將開展宣傳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及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系列活動。
可是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發展卻很困難,影響力也較小,廢舊的設備只有進垃圾堆?
再制造“北京
—西藏行”活動,將于9月16日至30日舉行。再制造“北京—西藏行”活動將由裝配有再制造發動機等關鍵汽車總成的乘用車與商用車組成車隊,由北京出發,途經河北、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等省,經過15天約5000公里的實際道路行駛,最終到達西藏拉薩,期間將開展宣傳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及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系列活動。
可是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發展卻很困難,影響力也較小,廢舊的設備只有進垃圾堆?
以舊換新問題多多
8月26日消息,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質檢總局日前聯合決定組織開展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工作。公布的《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顯示,2013年以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再制造產品為試點,以后年度視實施情況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再制造是指將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
方案指出,補貼種類將由五部委確定,具體企業和產品型號將采取公開征集的方式確定。中央財政對每類推廣再制造產品的補貼,原則上不超過5年。
目前國內在“以舊換再”領域做的相對成熟的是輪胎,但一直到現在各大輪胎企業再制造做得最好的是卡客胎,轎車胎業務卻遲遲沒有起色。
家具以舊換新政策拉動力為零,我國工程機械二手機市場以舊換新面臨缺乏價值評估以及易陷入價格戰。?以“以舊換新”最為火爆的裝載機為例,一臺核價為四萬的舊設備極端情況下甚至可以以五萬乃至六萬的“抵價”成交,可以想象裝載機原本就幾乎已經被壓縮到極限的利潤空間還能剩下多少!
初涉再制造市場困難不少
一般來講整機的再制造是以零部件再制造為基礎,但是小編認為,整機再制造對行業的意義更“重”。
首先完善的整機再制造體系,有利于市場中新舊機之間的循環,并且對企業的新機銷售有特殊的輔助作用。
其次整機再制造涉及面更廣間接利益更大,例如一臺挖掘機要再制造,先要經過清洗、拆解等工序,然后被分解成約1.2萬個零件,價值高、可維修的零件被重新修復,已損毀、關鍵性零件則被直接更換,在整個“制造”過程中還穿插著各種各樣的測試項目(包括使用專業檢測設備對修復前后零件的使用性能、使用壽命的檢測和修復后整機的檢測)。這一過程不但可以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且對環境和產業的促進作用更大。
但是,近幾年雖然有很多國內的龍頭企業競相進入這一領域,并攻克了諸多技術上的難題,然而相比零部件再制造的“熱鬧”,整機再制造則顯的“門廳冷落”究其原因,小編分析認為,銷售不旺的原因有三。
第一,整機再制造相對于零部件而言起步更晚,因此發展相對零部件滯后也是正常。
第二,整機再制造比零部件受傳統觀念影響更大,(國人對“二手貨”不信任感根深蒂固)而再制造后的整機被很多人視為二手機械,很多人認為所謂的再制造不過是噱頭,再制造只是簡單的修修補補,因此寧愿多花錢買新機也不愿嘗試購進再制造整機,(甚至在很多經銷商眼中對再制造也是“另眼相看”)因此再制造的整機雖然與新機性能不差,但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仍是介于新機與二手機的尷尬產品。
第三,目前正規的整機的再制造過程往往具有涉及面廣、參與技術人員多、各部位修復難度不一和物流成本高等特點,因此其市場銷售價格往往為新機的80%左右,而源于市場實際用戶對再制造產品的普遍“偏見”,很多人對再制造整機的心理價位為新機50%上下,而心理價位與實際價格的差距,也很大程度的阻礙了再制造整機的銷售。
整機再制造要如何能突破障礙獲得成功,這可能需要我們去建立兩個平臺,誠如濰柴動力再制造公司總經理李峰所說:“再制造業務能否成功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是舊的發動機能夠回來,再制造的資源可用;第二是能賣得出去。為此,要搭建兩個平臺,一個是產品的銷售平臺,另一個就是回收平臺”。
工程機械再制造難“搞”起來
國產制造商中,三一重工的再制造業務開展比較早。2009年,三一重工入選國家工信部公布的首批35家再制造試點企業行列,并在同年成立了專門的工程機械再制造公司。此后,開始在各地投巨資涉足再制造項目。
近日從三一重工獲悉,其再制造主要業務包括泵車、拖泵、車載泵和攪拌車等混凝土設備的再制造,目前,已在浙江、安徽等十多省區有機械再制造項目或基地。“再制造這塊我們一直在搞,主要從失效零部件增材和性能恢復兩個方面實現。”三一重工內部人士如是稱。
再制造是將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外界預計,國內再制造業空間巨大,預計到2015年,再制造行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500億元。
但現實是,想要切分再制造這塊大蛋糕,并不太容易。在機械再制造領域,目前,即便起步較早的三一重工,幾年下來仍然進展不大,“這個行業才剛剛起步,考慮到投入和產出,我們也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可以講的東西不多。”前述三一重工人士說。
“國內再制造聲勢不大,做得好的也沒有幾個。”上述機械代理商表示。
根據三一工程機械再制造公司官網介紹,其再制造主要從失效零部件增材和性能恢復兩個方面實現,目前已采用機加法、變形法、粘修法、電刷鍍、噴涂法和表面熔覆等技術使失效零件達到或接近新零件的性能。
但據行業人士介紹,在關鍵核心零部件上,想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幾乎不可能。“一個用過的零部件,經過清洗、換件調試、噴漆就出場了,你會把它當新的用嗎?”
另一位機械終端用戶亦表示,“再制造已經接近于成品制造了,有些工序的工藝反而要求更高,國內很多企業想做再制造但技術跟不上。”據了解,一般物品在制造時可以隨意成型,但再制造要在磨損的基礎上補充材質進行維修,要有技術參數和工藝支持。
事實上,再制造遲遲沒有實質性發展,原因遠不止技術層面的制約。前述機械代理商曾就再制造發展現狀專門出國考察,他介紹,“以舊換再”的模式在歐美國家已經很成熟了,但國內普遍將再制造產品認為是二手貨翻新的東西。
目前,工程機械市場上再制造產品的價格大概是新機的80%。但在這一價位下,終端用戶對新產品的接受度遠遠要高于再制造產品。“很多用戶對再制造機械的性能存在著一定的疑慮,他們有時候寧愿多花錢也要購買新機。”行業人士稱。
為了鼓勵再制造業,國家此前曾出臺多項政策,眼下推出的“以舊換再”工作,即是對再制造業的又一促進。“希望國家扶持負責任的翻新或者再制造企業,雖然對中間商可能不利,但對客戶我覺得還是利大于弊。”前述代理商表示。
根據通知,以舊換再除了對推廣企業、產品及舊件回收提出了嚴格的條件外,國家還明確補貼種類將由五部委確定,具體企業和產品型號將采取公開征集的方式確定。中央財政對每類推廣再制造產品的補貼,原則上不超過5年。國內再制造聲勢不大,做得好的也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