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說把新疆的地緣優勢——尤其是面向中亞、歐洲的地緣優勢作為境外可能帶給新疆的財富,那么新疆的資源優勢就是天地給予新疆的財富,政策優勢則是國家給予新疆的財富。這三大財富匯聚起來的能量直接促成了烏洽會向中國—亞歐博覽會的華麗轉身。
如果說把新疆的地緣優勢——尤其是面向中亞、歐洲的地緣優勢作為境外可能帶給新疆的財富,那么新疆的資源優勢就是天地給予新疆的財富,政策優勢則是國家給予新疆的財富。這三大財富匯聚起來的能量直接促成了烏洽會向中國—亞歐博覽會的華麗轉身。
“歷經三屆的發展、積淀,可以說,亞歐博覽會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目標已經初步得到實現。”9月6日,中國—亞歐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新疆國際博覽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靜援說。
國際化:5000余名境外客商奔赴財富盛宴
今年亞歐博覽會境外招展時,新疆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助理夏娣婭·阿不拉海提有個“煩惱”,“境外展位滿足率只有40%,用‘供不應求’一詞也不足以形容參展國家、企業的熱情,”夏娣婭·阿不拉海提說,“比如伊朗‘胃口’極大,要50個展位,為此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甚至找到外交部,但我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實在滿足不了。”
本屆亞歐博覽會客商報名較往屆更加踴躍,展位總體滿足率不到50%。參展企業總數達1565家,其中境外參展企業133家。
首屆亞歐博覽會到會國內客商超過兩萬人,國際采購商約4000人;第二屆亞歐博覽會到會國內客商和參會代表超過2.5萬人,國際客商約5000人。今年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需求長期低迷的背景下,仍有5000余名境外客商及采購商來參加亞歐博覽會,尋找心目中的“藍海”。
《福布斯》中文版近日推出的《新疆再發現——開啟亞歐財富走廊》專刊中稱,經濟騰飛的新疆就像發往全球的“財富請柬”。
這張“請柬”吸引各國客商前來新疆尋找商機。吉爾吉斯斯坦總理薩特巴爾季耶夫說,亞歐博覽會為吉中兩國經貿和文化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也給吉國企業家帶來機遇。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與亞歐各國企業家開展合作,促進多邊貿易額的增長。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圓桌會議、亞洲能源高速公路研討會等論壇都是第二次選擇在中國—亞歐博覽會框架下舉行,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在上屆取得良好成果的情況,再次要求舉辦。
市場化:本屆博覽會39項服務項目外包
8月30日,新疆國際博覽事務局與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簽訂場館展覽綜合服務項目合約,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為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提供所有場館服務項目,至此,本屆亞歐博覽會39項服務項目外包,亞歐博覽會展館運營由此步入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模式。
“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轉身市場化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李靜援表示,作為從烏洽會升格為國家級展會的中國—亞歐博覽會,將從搭建亞歐高端平臺的層面上探索適合中國與亞歐間經濟發展的辦展思路。
中國—亞歐博覽會雖是政府主導型展會,卻邁出了進入市場化運營的實質性一步。對此,李靜援解釋說,整體外包,是將亞歐博覽會全能型政府辦展模式,轉變為政府集中精力作宏觀指導,引入市場作為展會的主導。政府將更多精力用在推廣中國形象、新疆形象上。這是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基礎作用的有益嘗試,也是亞歐博覽會朝著科學化、市場化、專業化邁出的第一步。
從第一屆的摸著石頭辦展會,到第三屆的胸有成竹迎盛會,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陪伴著中國—亞歐博覽會走過了三個年頭。李靜援說,經過兩年的實踐、考驗,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在硬件、服務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希望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引進專業的團隊,通過專業化的運作模式能夠把博覽會打造得更加具有國際化。”
本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整合場館展覽綜合服務項目,形成了《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場館展覽綜合服務合同書》,內容分為展覽場地服務、會議場地服務、開幕式及主論壇專項服務、開幕式主席臺搭建服務、廣告制作服務、環境布置服務以及巡館禮儀相關服務,共7個部分,涵蓋了所有場館服務項目,參與服務總人數近2000人。
專業化:見多識廣的臺灣客商贊嘆不已
來自寶島臺灣的萬寶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銷經理林麗觀沒想到在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遭遇到了“意外驚喜”:在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烏魯木齊舉辦的盛會上,她帶來的保健產品不僅銷售一空,而且還當場簽下訂單,愿意做其產品代理商的信息資料更是留滿了她的記事本。
讓她大跌眼鏡的是,買產品、簽訂單、留信息的人全是新疆客商。
“專業化”是林麗觀對本屆亞歐博覽會最深刻的印象,“從展區設置、展位設計到各項服務無不閃耀著國際級展會的神韻。”見多識廣的林麗觀贊嘆不已。
品牌化:中外“大牌”企業扎堆入疆開拓市場
在中國—亞歐博覽會的舞臺上,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世界500強企業“長袖善舞”的身影,僅本屆博覽會就有美國霍尼韋爾、法國威立雅集團、英國BP石油、普華永道等10家國際跨國公司和知名企業參會,他們中有些甚至已在新疆落地、生根、開花。
與其說是世界500強企業身上的品牌“光環”提升了亞歐博覽會的知名度,還不如說是亞歐博覽會日漸彰顯的品牌魅力讓善于用精明的眼光去挖掘商機的世界名企們甘心拜于其“石榴裙”下。
法國威立雅集團已經是第二次參加亞歐博覽會了。作為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務集團之一,法國威立雅集團早已和新疆結下了“不解之緣”,2005年就對烏魯木齊市河東污水處理廠項目進行投資建設運營,現在在國內有30個項目包括自來水生產項目、污水處理及自來水產供銷等多個項目。
讓新疆人引以為豪的是,一批“新疆產”大型機械設備也當仁不讓地亮相本屆亞歐博覽會,彰顯出“新疆制造”快速崛起的實力。
在三一集團展位,一輛白色混凝土運輸攪拌車非常搶眼。這是2011年三一集團落戶新疆后,在當地制造的。
除三一集團外,中國重汽、陜汽重卡、東風汽車等紛紛在新疆建立生產基地,他們的共識一致:看好新疆的市場和地緣優勢。
其實,從連續兩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招商招展“一位難求”的狀況就可以看出,國際社會對中國—亞歐博覽會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很多高層次的客商甚至放棄別的展會專門來參加中國—亞歐博覽會,這讓我們備受鼓舞。”在李靜援看來,雖然現在還是新疆會展品牌建設的初級階段,但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已經不可小視。會的“大手筆”,由前兩屆六大展區調整為四大展區,將專業展區調整為商品貿易展區,將形象展區調整為投資合作展區,更符合國際專業展會的展區設置特點,展覽更有針對性,內涵更加清晰、界線更加明確,便于參展采購商洽談簽約。
今年最讓中外客商稱道的是首次設立的專業觀眾日了,主辦方放棄了幾百萬元的門票收入,只允許持有采購商和專業觀眾票的相關人員入場。為其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的貿易洽談、招商引資和交流合作的環境,提高參展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