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_人_综合_亚洲_国产绿巨人,精品在线视频亚洲小说,丝袜亚洲另类欧美变态,高清自拍亚洲精品二区

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行業分析 » 正文
頹勢難擋 海工行業春天是否“后會無期”?
來源:中國混凝土機械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機械網 發布日期:Aug 22, 2014 閱讀次數:1037 收藏 打印 
 今年上半年的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整體呈波動下行之勢,運營市場活躍度降低,建造市場成交量也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從各項數據來看,全球海工市場在經歷了前幾年的持續火爆之后,已經進入了深度調整期,海工市場的發展之春正在逐漸過去,市場或將在未來逐步回歸理性。
  看市場 行情下滑 疲態盡顯 
  1~6月,鉆井平臺作業需求呈疲軟態勢,影響了整個海工市場。根據彭博社的數據,2013年,石油公司的盈利率從2004~2008年的年均25%降至15%。而且,在油價不變、勘探開發投入持續上升的情況下,還有可能繼續降低。挪威經紀機構Platou的數據顯示,2014年,油氣服務公司的收入增幅預計為5.7%或更低,如果資本投入增幅在3%~4%,盈利空間將收窄。因此,減少投入已成為許多石油公司降低成本最直接有效的選擇。
  從海工裝備的成交額來看,市場表現同樣低迷,甚至出現量價齊跌的狀況。今年上半年,全球共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裝備194艘(座)、成交金額為244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7%、31%。從各型裝備看,鉆井平臺成交37座,同比減少23%,合同金額約為107億美元,同比減少21%;浮式生產平臺成交11座,合同金額近60億美元,同比下降約44%;海洋工程船成交146艘,同比減少48%。
  需求減少是導致成交額下降的主要原因,但不容忽視的是,持續增加的平臺供應量也是造成市場活躍度降低的重要因素。過去三年屢創新高的訂單量,使得各類平臺的手持訂單占比已大大超過警戒線,如鉆井船手持訂單與現有船隊的比例幾乎是1:1,自升式鉆井平臺手持訂單也占到現有平臺總數的20%,供需失衡的情況日益顯現。 
  成交量的變化對價格的影響也十分明顯。今年年初以來,自升式鉆井平臺成交量下降,使得2011年以來一直緩慢上漲的價格掉頭下行。據統計,350英尺平臺的價格從1月的1.95億美元跌至5月的1.9億美元,400英尺平臺的價格從2.2億美元跌至2.1億美元。鉆井船的價格則早在去年即伴隨著成交量的萎縮而緩慢下行。而克拉克松海工船價格指數也從去年的90點下降至如今的88點。
  看競爭 三強爭鋒 交椅更迭
  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共承接鉆井平臺19座、生產平臺3座、海洋工程船59艘,合計81艘(座)、79.1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國超越韓國,成為海工建造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金額最多的國家。中國海工業務發展之快得益于強大的船舶工業基礎、政策導向以及國內需求,但是產品低端傾向嚴重、技術配套能力落后等“短板”也比較明顯。同時,中國船企為了爭取海工訂單,向船東作出了很多讓步,這也令訂單風險大為增加。
  韓國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僅獲得30億美元訂單,包括2艘鉆井船、1艘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和1座浮式生產裝置(FPU)。海工市場調整導致訂單減少,確實對韓國接單有所沖擊。但另一方面,中國、新加坡接單產品逐步滲透到韓國壟斷的領域,也是造成韓國接單不濟的原因之一。韓國業內人士認為,韓國的海工產品優勢還沒有到高枕無憂的地步,如何應對市場變化,確實比較棘手。一些企業提議,不妨學習和借鑒日本船企的經營理念和模式。
  新加坡由于自升式鉆井平臺仍有一定需求,表現比較穩健。年初以來,吉寶集團與勝科海事兩大企業共收獲7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同時,為了提高競爭力,新加坡船企也作出了各種努力。比如在鉆井船領域,他們注重船型研發,并與Transocean簽署了2艘新船訂單。而在液化天然氣(LNG)裝備領域,吉寶集團已經與挪威Golar LNG公司簽署了浮式液化天然氣船(FLNG)改裝訂單。這是在承接世界首艘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SRU)改裝訂單后,新加坡船企在LNG海上生產處理裝備上的又一突破,有可能沖擊韓國在FLNG建造市場的地位。
  看產品 鉆井裝備 仍是主打
  雖然上半年自升式鉆井平臺成交量銳減,但鉆井船和半潛式鉆井平臺成交量微幅上漲。因此,鉆井平臺成交額仍占海工整體成交額的44%,在各型平臺中居首位。其中,自升式鉆井平臺占比達到68%,共計25座訂單。承接量最高的依然是中國船企,共計11座,其次是新加坡7座、阿聯酋7座。  
  上半年的鉆井船訂單有7艘,分別被中國、韓國和新加坡斬獲。其中,中國贏得了3艘。不過,中國船企的鉆井船訂單因為規格不高,單價偏低,與韓國、新加坡的高端鉆井船訂單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上半年的半潛式鉆井平臺訂單則被中國船企獨享,共計3座。
  主流鉆井平臺之所以在市場需求減少、供過于求的情況下,仍有一定數量的訂單,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投機訂單仍在延續,有船東并未獲得租約而下單訂造;其次,平臺日租金尚屬高位,看跌幅度不大;再次,海洋油氣仍處于大規模開發階段,業界對中長期需求看好。當然,中國船企爭取海工訂單而提供的優惠條件也激發了船東的訂造熱情。
  看前景 細分市場 或有期待
  國際能源署最新展望稱,由于世界經濟繼續向好,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將加速,預計儲量將達到150萬桶/天,高于今年的120萬桶/天。但今年年初以來持續發酵的投資縮減態勢在年底前恐怕難以改觀,預計下半年全球海工市場將延續下行態勢。丹麥馬士基鉆井公司、挪威Seadrill公司等比較悲觀,認為市場將調整1~2年的時間。不過,挪威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指出,當前油公司在削減勘探開發支出、出售部分資產及采取其他行動之后,現金流狀況有所改善,2014年只要油價在103美元/桶以上即可實現凈現金流為正。而且,布倫特原油今年年初以來的均價超過了105美元/桶。因此,綜合各方因素,預計2014年海工新訂單金額在400億~450億美元,較去年減少20%~30%。
  在今年的細分市場上,雖然鉆井平臺等表現不如往年火熱,但LNG生產裝備繼續點燃業界投資熱情。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預計FLNG市場將迎來強勁增長,2020年投入運營的FLNG將達16艘,總投資額為850億美元,目前全球已有4艘FLNG在建,1艘正在改裝。FSRU同樣蘊含商機,目前已有8艘在建。有機構預測,2014~2018年將產生16艘FSRU新訂單。此外,水下市場也蘊藏著一定潛力。英國能源分析機構Infield預測,2014~2018年水下設備市場投資規模將增長6.7%。 

  

推薦圖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