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盤點2014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便于對
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
今年西部大開發著重基建等領域重點基建向西部傾斜
發改委2月10日表示,做好2014年西部大開發工作,要緊緊圍繞中央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部署,研究制定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性文件,開展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推進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發展科技文化和民生事業,不斷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支持內陸、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增強支撐全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中西部地區將成為我國城鎮化“主戰中國瀝青網場”,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蘊藏巨大的投資機會。
多數分析人士認為,沿海地區及東北地區的城鎮化未來將處于減速態勢,而中西部地區將處于城鎮化加速階段,未來中西部地區醞釀巨大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蘊藏著最大投資潛力,中西部地區今年對基建投入力度只增不減,近期西部各省份的地方兩會上也紛紛提出了相關規劃。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印發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將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城鎮化建設的力度,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預計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由此帶來的投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42萬億元更多的可能來自社會投資。原有城鎮化建設主要依賴財政、土地的投融資體制弊端已顯現,難以持續,亟需建立規范、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PPP模式抓住了有效解決城鎮化融資需求這一關鍵環節。”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拉動對工程機械的整體需求。另外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和新型城鎮化將是國家重點推進的政策,在未來的10-15年,在穩增長的作用下,帶來工程機械的另一個黃金時期。
“十二五”42個綜合交通樞紐將建設完成
發改委4月1日出臺了《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以運輸需求為導向,新建與改造相結合,推進我國綜合交通樞紐的一體化發展。根據意見,“十二五”期間我國需基本建成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意見公布的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秦皇島、唐山、青島、濟南、上海、南京、連云港、徐州、合肥、杭州、寧波、福州、廈門、廣州、深圳、湛江、海口、太原、大同、鄭州、武漢、長沙、南昌、重慶、成都、昆明、貴陽、南寧、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銀川、西寧、拉薩。
80個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推動穩增長
2014年4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會議在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首批推出80個符合規劃布局要求、有利轉型升級的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據悉,會議推出的項目,包括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方面,并在下一步將推動油氣勘查、水利、機場等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
李克強強調,本次向社會資本開放的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等項目,總體都符合社會需求,社會資本也有進入的意愿。開放的具體項目確定后,要及時公布,還要通過公開向社會招標的方式,讓有資質的企業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特別是一些產業項目,競爭一定要公平。
本次推出的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盤活了民間資本存量,激發市場活力,使穩增長再次加碼。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表示,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在居民收入沒有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是難以在短期內有較大幅度提升的;出口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尤其在全球經濟復蘇基礎不穩、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優勢減弱情況下,出口很難給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因此,“穩增長”的關鍵仍然是“穩投資”。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工作座談會召開將打造3小時公路圈
4月29日下午,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工作座談會暨第二次交通運輸工作聯席會議在天津召開。與會代表達成一致意見,協同推進京津冀交通運輸規劃對接,形成區域交通“一張圖”。
京津之間將形成3條高速主通道(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京臺——京滬——津晉高速),同時,各區縣均將有高速公路直達北京。
天津通往保定方向,將形成榮烏高速、濱保高速2條通道。天津通往石家莊方向,將形成濱(津)石高速、津滄——石黃高速、津?!└郯母咚?條通道。
天津市市政公路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將進一步加快與京津冀對接公路網建設。到2020年,該市通過高速公路,將實現中心城區1小時內到達北京,3小時內到達河北省主要城市,天津市各區縣至少有一條高速公路和一條一級公路通往周邊相鄰縣市。
2014年我國預計投資超1萬億元進行棚戶區改造
據悉,今年我國將繼續大規模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全年計劃改造470萬戶以上,預計完成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目前國家已經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加快棚戶區改造。2014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后一個時期,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
保障房新開工目標700萬套基本建成480萬套
李克強在兩會中作政府工作報告稱,以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為目標,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級負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今年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運行。創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資機制和工具,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為保障房建設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支持。
各級政府要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建設質量,保證公平分配,完善準入退出機制,年內基本建成保障房480萬套,讓翹首以盼的住房困難群眾早日遷入新居。今年,基礎設施建設的火熱爆發為工程機械的開局迸發出了激情。而這些項目將直接促進工程機械行業的需求,并且以噴發式的動力推動工程機械在2014年的步伐。
京津冀自貿區規劃或近期出臺短期吹暖工程機械行業
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自貿區規劃有望出臺。專家分析,京津冀自貿區的“主戰場”很可能在京唐港和曹妃甸,與之相關的諸多實質性政策措施有望在未來兩個月陸續落地。京唐港和曹妃甸可能享受諸多政策紅利,例如,首鋼二期工程有望啟動、曹妃甸港口碼頭有望成為貨物碼頭、一批千億元級別的央企有望入駐。目前關于京津冀自貿區規劃有兩種思路,一種是京津冀自貿區方案吸收合并天津自貿區與河北自貿區方案,另一種是天津自貿區與河北自貿區方案同時獲批。如果前一種思路落實,京津冀自貿區將以河北為腹地、以京津為核心,吸收合并已上報的天津自貿區主要內容,即以融資租賃為重點為實體經濟服務,把天津自貿區、京唐港和曹妃甸連成一體。
36市城軌規劃獲批2200億投資掀基建熱潮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目前中國獲批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城市已達36個,今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將達到2200億元,比去年增加400億元。專家表示,在地方一窩蜂地建設軌道交通時應注意防范融資風險。
據了解,到2013年年底我國有19個城市擁有地鐵,總里程達到2366公里,預計到2020年全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將達到50個,到2020年我國軌道交通要達到近6000公里的規模,在軌道交通方面的投資將達4萬億元,也就是說未來幾年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將保持大幅增長。
鐵路投資今年增至8000億設備投資增至1430億
4月30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召開電話會議,落實國務院有關決定。會議指出,今年投資總額增至8000億以上,這不僅比年初6300億元的“基調”提高了1700億元之多,而且直逼2010年8426億元的鐵路投資史最高記錄;開工項目增至64項,今年新投入運營的線路要保達到7000公里以上,設備投資額由1200億增至1430億以上,達歷史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全國鐵路運輸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3億元,同比增長6.4%。按照上述鐵總的計劃,今年一季度鐵路投資僅完成8000億元預定目標的9%,由此預計,下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將加速“放量”。
業內人士認為,鐵路投資再三加碼,對鐵路股形成極大利好。在運輸、基建、裝備三個細分行業中,要數裝備制造最先受益。鐵路裝備制造企業均已陸續公布一季報,不少企業業績同比翻番。展望全年,受益于鐵路投資持續上調以及招標或大幅超預期,鐵路裝備產業鏈企業有望維持業績的高增長態勢。
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172項重大水利工程
5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會議確定,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國務院此次部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有40項屬于在建工程,132項正在開展前期論證工作。
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建成后,將實現新增年供水能力800億立方米和農業節水能力260億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積7800多萬畝,使我國骨干水利設施體系顯著加強。國務院會議還強調,今后將重點推進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突出抓好重點灌區節水改造和嚴重缺水、生態脆弱地區及糧食主產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
據了解,目前已有17個省份公布了2014年的水利投資計劃,總投資金額為2717億元,比去年增長7.04%。工程建成后,將實現新增年供水能力800億立方米和農業節水能力260億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積7800多萬畝,使我國骨干水利設施體系顯著加強。
發改委:明年審批權取消下放任務提前至今年
“今年將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繼續修訂政府核;隹的投資項目目錄,將原計劃2015年再次修訂核準目錄的工作任務提前到今年完成?!?月12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去年以來,隨著政府核準的投資目錄的修訂,取消和下放了44項行政審批事項,包括投資審批事項、生產經營許可和資質資格認定方面的審批事項。根據2014年政ET作報告,今年將進一步取消和下放200項行政審批項目。按照國務院要求,在2013年修訂的核準目錄基礎上,發改委2014年要會同有關部門再做修訂,年內上報國務院。
據了解,在這一輪改革中,鋼鐵、水泥、船舶等項目審批權有望下放,業內人士擔心會加劇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對此,黃民解釋說,“通過行政審批制度來控制產能過剩,這種方式可能效果不會很好,也不是最佳調整渠道,應該有很多其他方式,首先是市場調節,其次還有相關的如土地、環評、社會資源方面的協同制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