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
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工作總體上已完成起步建設階段,正處于從單項覆蓋到集成提升的過渡時期。由于基礎薄弱和產品種類較多。
近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公布的一項關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工作總體上已完成起步建設階段,正處于從單項覆蓋到集成提升的過渡時期。其中,以
徐工集團為代表的行業重點企業以信息化為抓手,實現在研發平臺、制造平臺、采購平臺、市場平臺等方面的資源共享,突破了一批占據行業制高點的高端產品和核心專有技術,系統性推進信息化管理、專項工藝技術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檢測平臺建設等核心攻關項目,提升了行業整體的信息化水平。但同時,由于基礎薄弱和產品種類較多,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在兩化融合中還面臨著諸多難題。根據調查情況,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指出了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亟待解決的六大難題。
物流裝備數字化基礎薄弱
工程機械行業為離散型制造業,生產制造過程較連續性制造業更為復雜,制造環節信息化建設難度更大。工程機械產品多為單件、小批量生產,常按客戶訂單設計,一般以產品為對象組織生產,制造過程復雜,重復作業率低,較難采用自動化流水線或專用自動化工裝設備生產,客觀上造成了提升工程機械行業生產裝備數字化水平的困難。
為此,提高關鍵生產和倉儲物流設備數字化率和聯網率,促進生產設備的信息連通和制造協同,提升行業整體制造設備信息化水平,推動制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生產過程管理實時化和透明化、物料及質量管理可控化和可追溯化、生產進度及過程監控的可視化和遠程化,是當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實現生產制造精益化管控的硬件基礎。
企業容災備份能力不足
據調查,隨著兩化融合進程的不斷深入,絕大多數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已經完成了包括研發、工藝、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在內的企業核心運營信息系統的建設。該信息系統的建成,在提升企業經營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隱患。因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信息系統應用現狀,切實做好核心業務系統中關鍵數據的備份和系統本身的容災措施,采用高效、可靠的同城或異地容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核心業務系統抵抗各種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的容災能力。
生產制造精益化程度不高
據調查,我國工程機械企業中,關鍵工序中FMC/FMS覆蓋率、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覆蓋率和自動化生產線覆蓋率分別僅為39.1%、41.451%和36.56%,全部實現車間作業計劃和作業指令自動化的抽樣企業僅占比4.8%,信息化生產作業計劃與車間調度直接控制的層級細化到設備的抽樣企業為0%,表明了工程機械行業生產作業計劃和車間調度信息化控制水平還明顯不足。
因此,充分應用符合實際需要的生產制造執行系統,是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提升企業生產制造精益化程度和自動化水平的關鍵。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結合AN-DON(主流線異常信息反饋系統)、條碼等技術,將人員、設備、物料等要素整合到生產管理平臺上,通過企業計劃層和車間控制層的雙向信息流交互動,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生產數據的有效跟蹤、現場數據的電子化采集和物流配送的條碼化,實現生產制造作業的透明化,改善生產線的運行效率,提升產品的質量,降低制造成本,滿足市場對工程機械產品定制化和多樣化的要求
產業鏈協同水平過低
隨著產品全球營銷網絡的滲透和產品營銷模式的創新,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產供銷集成,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水平,更多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
調查顯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在供應鏈各業務環節的集成運作方面,現場物流環節的集成運作覆蓋率僅為38.1%,在物流、加工配送、財務結算等方面的業務協同覆蓋率僅在30%左右,對于供應鏈物流動態運轉層面的集成應用還相對缺乏。
為此,各大企業亟須加快產業鏈協同應用水平,實現產、供、銷供應鏈更緊密的集成,實現連通供應商、生產者、分銷商、客戶的行業產業鏈協同平臺,促進物料的不間斷流動,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顯著降低經營成本,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
風險管控及決策支持力不足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和銀行信貸政策的緊縮,信用銷售開始成為工程機械制造商和企業客戶青睞的主要模式。目前,國內許多大型工程機械制造商,如
中聯、
三一、
徐工、玉柴、
柳工、
山推等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融資
租賃公司。
信用銷售業務雖然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市場銷售業績,但也為企業未來的資金安全回籠帶來了極大的不可預測性。為保證工程機械企業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背景下更好地成長發展,加強采購欠款、融資租賃、按揭放款、客戶應收等在內的信用銷售風險控制,實現對財務、銷售、采購、生產的經營風險決策支持,保障公司現金流安全,建立實時、高效、統一、全面的風險控制業務分析視圖,成為了現階段企業生存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目前調研的情況來看,企業綜合決策、企業預測預警和信譽建設等相關業務的決策支持力度均不超過40%,表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在企業風控業務決策支持能力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信用銷售信息系統的建立將成為后續工程機械行業兩化融合深化應用的一個發展方向。
物聯網應用亟待創新
在管理信息化逐步發展的同時,工程機械行業產品信息化的發展也在大步邁進,物聯網技術應用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兩化深度融合的又一發展維度。目前,工程機械產品正逐步從單機智能化、信息化,向機群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從調研結果來看,目前我國工程機械大中型企業產品物聯網應用主要集中在產品遠程監控、備品備件和故障維修方面,覆蓋率分別為60%、65%和80%,而在產品物流、使用培訓、資產保全、
二手交易方面仍相對欠缺。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企業已先后實現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工程機械遠程維護及監控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采集工程機械產品的工況、地理位置及環境參數等信息,采用2G/3G等移動通訊技術實現信息的高效、可靠傳輸,實現了海量實時機械工況信息存儲及處理。
目前,基于物聯網的工業自動化人機和諧智能制造系統,正逐步將工程機械生產、經營和管理帶入新的歷史階段。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應該繼續加強基于物聯網的兩化深度融合新模式,加大在工程機械行業產品信息化的創新應用力度,逐步實現工程機械性能監測、健康評估、故障診斷、智能維護,向產品物流、使用培訓、再制造、二手交易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機群優化調度等智能云服務的延伸應用,全面提升我國工程機械的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