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柳州
柳工叉車公司生產車間經常能看到一個還默默工作的身影。或敲打著電腦鍵盤,或繁忙地測量計算著工件的尺寸,他是青年員工的良師益友——邵以堅,一位成熟、和藹、穩重的“大阿叔”。2014年,他被評為
廣西柳工股份公司模范黨小組長、柳州柳工叉車公司質量標兵和勞動標兵。
一分耕耘 一分收獲
“加入柳工,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之一。”1989年7月,剛從中專畢業的邵以堅加入了柳工這個大家庭,分配到大修配件廠(后更名為:柳工附件制造有限公司)。從車間的一名普通的機加工操作員到車間檢驗工,再到大家耳熟能詳的優秀計量工,邵以堅一干就是20多年。回憶起在柳工工作的這些日子,邵以堅感慨道:“付出與收獲永遠成正比的。”
2009年7月,為了響應公司號召,邵以堅主動提出來到柳州柳工叉車公司參與新工廠搬遷后的檢驗技術工作,并堅持從基層質量檢驗工作做起。
當時,由于柳州柳工叉車公司剛完成搬遷,員工對產品質量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薄弱,新招收的檢驗人員都需經過培訓才能上崗。在這傳承的過程中,邵以堅沒有退卻、沒有拒絕,而是勇敢的挑起培養后進檢驗人員的工作。“產品的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他對員工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該公司成立6年來,邵以堅帶過的徒弟和擁有專業職稱技能徒弟達到17人。
從柳州柳工叉車公司成立到現在,邵以堅檢驗過的車架、油箱、驅動橋、傳動軸、門架等產品不計其數。每一次產品有故障出現,為了第一時間獲取寶貴的信息,他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有一次,該公司有批出國機因客戶急需,生產車間接任務后緊急開始組裝。然而車架與配重搭配問題導致組裝生產進度緩慢,配重有幾噸重,車架有好幾百公斤,查找原因和調整都不易開展。這時邵以堅使用吊裝器具吊起底部進行測量,從配重與車架底部開始,自己趴著小心翼翼地測量計算著,正是有了他細致地測量,最終查找出原因,幫助該公司如期完成這批緊急訂單。
對邵以堅來說,這些沉重的
機械零部件就像一件件藝術品。為了找出當中的瑕疵,沉浸其中的他常常忘了下班、吃飯,有次甚至在烈日下工作了幾個小時后中暑了也渾然不知,正是他這種忘我的精神,為內外反饋改進獲得了珍貴的原始數據。
業精于勤 行成于思
柳州柳工叉車公司成立初期,計量用具的使用和維護保養困擾了整個公司,操作員工與檢驗員該使用什么樣、使用多少量具都沒有一個標準。在這關鍵時刻,邵以堅主動申請解決該問題。2010年,他帶領團隊主導以QC項目來解決與改善當時該公司使用量檢具和維護保養等系列問題。他根據各個崗位所生產的產品,制定了檢驗工所使用的相應量檢具,根據操作者的崗位特性及生產次數來配備專用量檢具存放點和使用責任人……標準化的模式縮短了領取量具的時間和使用后無保養、系統賬目混亂等情況。當年,邵以堅主導的QC項目《縮短測量設備取用時間》獲得叉車公司QC項目三等獎,在股份公司舉辦的SAP-QM模塊應用技能比賽獲得團體三等獎。
“想要徒弟做得好,言傳身教很重要。”邵以堅注重對后輩的培養,獨立創造出一套系統性培訓、培養方法。從1994年至今,邵以堅帶過20名徒弟。由于一些徒弟對三大量具知之甚少,為此邵以堅首先讓他們了解量具的構造,再細心教會量具的讀數原理、測量方法,以及對量具的修理和保養。通過科學合理的傳授方法,1名徒弟于1999年獲得《高級計量鑒修工證》;2011年1名徒弟經考核獲得市勞動保障局授予的《中級檢驗工證》。2013年1名徒弟的改善項目入選股份公司改善案例圖冊。
該信息出自
砼商網 (
http://jgjinia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