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_人_综合_亚洲_国产绿巨人,精品在线视频亚洲小说,丝袜亚洲另类欧美变态,高清自拍亚洲精品二区

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企業新聞 » 正文
中聯重科詹純新:中企不缺技術 缺“工匠精神”
來源:砼商網 作者:小靜 發布日期:Mar 10, 2015 閱讀次數:707 收藏 打印 
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000157.SZ)董事長詹純新結合企業發展實踐指出,中國裝備制造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就必須發揚“工匠精神”。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如何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話題。詹純新認為,與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企業相比,中國企業不缺技術,而是缺少一種“工匠精神”, 如果不喚起“工匠精神”,中國就談不上成為世界制造強國。
  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痛點”
  數據顯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值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認的是,中國制造行業的整體素質和科技競爭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的現狀更是被業界所詬病。
  而從細節上看,中國高精尖制造能力缺失明顯,許多產品體系只是解決了有無生產能力的問題,產品功能、質量、可靠性、工藝水平等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一個事實是,攻克制造業質量難題,日本用了十年時間,韓國用了二十年時間,而中國近三十年時間,質量仍是制造業的“痛”。
  詹純新表示,“工匠精神”的缺失是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重要原因。何謂工匠精神?在詹純新看來,良好的工匠是對每件產品都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為藝術,既尊重客觀規律又敢于創新,擁抱變革,在擅長的領域成為專業精神的代表。
  在中國制造業,企業和工人對工匠精神認識有缺失,急功近利,缺乏對細節的追求和把控,相對追求數量、速度和效率,產品不夠扎實,不夠耐用。
  詹純新介紹,目前,由德國等老牌工業強國發起的“工業4.0革命”席卷全球。如果中國制造業在這場革命中不能守住現有優勢,做出創新成果,就很可能失去市場地位和技術優勢,對中國現代化進程造成嚴重影響。
  國外的成功經驗也表明,工匠精神是一個企業、一個產業和一個國家強盛的重要力量。豐田佐吉是豐田創始人,他本人就是一個工匠、一個研究狂人。他研究發明的織布機對現在的紡織行業影響猶在。豐田佐吉的兒子豐田喜一郎是一個“發動機迷”。豐田佐吉的孫子豐田英二是個工作方式的研究狂,他研究如何才能降低庫存、降低成本。三代研究狂造就了豐田帝國。
  詹純新認為,喚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強培訓、管理、激勵及崗位流動機制。要促進工匠精神的傳播與交流。進一步提高對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視,讓制造行業甚至全社會意識到工匠精神的可貴。
  “工匠精神”雕刻產業轉型
  詹純新所在的中聯重科也為“工匠精神”提供了現實案例。中聯重科是全球領先的集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金融服務等多位一體的裝備制造企業。
  從創建伊始,中聯重科便嚴格追求產品質量,精益求精。2007年,中聯重科引入美國質量大師克勞士比“零缺陷”質量管理的理念,并通過舉辦“創建零缺陷文化高層研討會”和全員零缺陷質量文化培訓,使得“零缺陷”質量理念在全公司得到了廣泛傳播,改變和提升了員工的質量觀念和質量責任感。
  同時,為激發全體員工參與質量改進的積極性,中聯重科還頒布了《質量管理獎勵方案》,設立了質量改進項目獎、質量卓越獎等,以表彰質量管理水平有明顯提升的集體和在質量管理中有突出貢獻的員工。
  憑借著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聯重科先后開發出101米世界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113米全球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5200噸·米世界最大水平臂塔機等等,2014年,全球最大平頭塔機再次誕生于此。
  卓越的質量和優異的表現,也使中聯重科先后在要求苛刻的歐美市場和制造強國日本市場站穩腳跟。但中聯重科并沒有止步于此。在詹純新看來,與國外百年品牌企業相比,中聯重科仍然相對年輕,企業內精銳的技術老手數量也相對不足,尤其是大批80后、90后技術工人還需要加大技術鉆研程度。
  詹純新表示,未來,中聯重科將大力倡導和培育“工匠精神”,讓“極致”的思維與行動扎根在每個員工的意識深層中。
  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指出,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對于中國裝備制造業而言,要實現李克強總理的殷切期望,不僅是中聯重科,還需要更多的企業意識到,必須以“工匠精神”武裝產業變革思想。惟有如此,才能在工業4.0革命中立于不敗之地。

該信息出自砼商網http://jgjinianc.com
  

推薦圖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