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在混凝土板塊的突破贏得了行業人士的贊嘆。
在貴州畢節參觀了中聯重科制造的“全球首套小時處理量500噸干法樓式高品質機制砂生產線+環保型
攪拌樓”后,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子孟評價說,中聯重科的此舉“代表著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在推動混凝土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為工程機械行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標桿和表率作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冷發光博士則表示,“參觀現場以后,很震驚中聯重科在貴州做出了這么顛覆性的模式”。這條生產線讓整個商品混凝土行業看到了推廣高性能混凝土的新空間。
“標桿和表率”
據悉,這條由中聯重科設計完成“全球最大”的畢節磐石生產線,其機制砂生產線為全球首套小時處理量最大的雙機互聯干法樓式制砂生產線,其小時處理量可達500噸。該生產線不僅設計產能在全球同類設備中最大,同時,由于設備整體封裝,生產過程連續、穩定,高效滿足建設用高品質機制砂石需求,由于系統采用砂石同出工藝,一次性解決了商混骨料配比需求,各項指標完全滿足《建設用砂》和《建設用卵石、碎石》的國標要求。
畢節生產站的數據顯示,使用中聯重科高品質機制砂石后每方混凝土可以節省水泥10%-30%,每噸干混砂漿可以節省燃煤費用10元。按每年全國生產20億立方米混凝土和6000萬噸
干混砂漿測算,至少每年可節約上億噸水泥和84萬噸燃煤。
這也意味著,若全國的商混站和干混站都采用這一解決方案,每年則可以減少1億噸二氧化碳、1300萬噸粉塵排放、22萬噸灰渣排放以及35億噸的河砂開采。而1億噸二氧化碳則等于2.8萬棵樹一年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據該方案的使用方介紹,從投入運營至今,中聯重科的這條生產線已經生產了12萬立方米混凝土。相比外購高品質機制砂,生產成本節省504萬元。
“價值重塑”
作為傳統板塊,中聯重科的
混凝土機械占據業績的近半壁江山。但隨著產能過剩、行業不景氣加劇,近年來業績有所下降。2014年,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實現營收1055544.05萬元,實現凈利潤236739.39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0.83%。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8.6%。
產能過剩、利潤下滑、原料不穩、應收款居高不下……中聯重科的相關人員用“生死攸關”來形容自身所面臨的處境。
轉型、突圍,成為混凝土機械行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基于市場發展趨勢和行業客戶需求,經過幾年的鉆研改進,中聯重科研發的綜合性系統解決方案推向市場,畢節生產線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這些系統解決方案是中聯重科結合中國商混、干混市場需求而打造的一種全新商業模式。
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國際管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鄭波對本報記者說,中聯重科混凝土打造的系統解決方案,不是簡單地將三項產品或兩項產品擺放在一起,而是兩者或者三者的“有機集成”,是新型建材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可根據客戶需求及實地情況量身打造全新經營模式,靈活組合、集約生產,最大化發揮系統協同效應,以實現1+1>2的效果。
鄭波表示,中聯重科希望借此“迎來行業價值重塑的新時代。”
業內人士認為,在機制砂、干混砂漿領域已實現突破,中聯重科已在這兩個未來年銷售規模均有望過百億元的子產業中占據了絕對領先地位。
“顛覆性的模式”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冷發光給予中聯重科極高的評價。
據介紹,使用高品質機制砂可以將混凝土質量和使用壽命由現在理論值70年提升到100年。
這顯然是處于“品質低下、資源枯竭、環境壓力大增”的混凝土行業所亟須改變的。
冷發光表示,我國混凝土行業的生產和施工比較粗放,加上設計、施工和監督等行業分割和一定程度上的缺位,造成目前我國混凝土行業尚存在眾多問題:如原材料質量差(尤其是砂石質量比較差);強度等級偏低;產能嚴重過剩;綠色生產水平不高;基礎研究滯后;質量通病多;很多建筑和結構過早劣化,使混凝土及結構的耐久性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造成了巨大浪費和損失等。
解決混凝土和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工程質量和耐久性。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在力提高性能混凝土。
中聯重科再一次走在了行業之前。
專業人士表示,前行的力量,是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根據企業發展實踐所倡導的“工匠精神”。
該信息出自
砼商網 (
http://jgjinia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