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廣袤草原到歐洲原始森林,從南美洲大型礦山到亞洲巨型鋼鐵企業,從中東石油工程到亞太地區繁忙的國際港口,從中國西部的飲水工程到東部地區的市政建設,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代表企業,柳工近年來憑借過硬的質量、創新的技術、閃亮的品牌,一步步成長為全球性的跨國企業。
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下,全球范圍配置制造資源、形成制造業優勢產業鏈、搶占世界市場成為各國制造業發展的首選戰略,世界制造業正朝著全球一體化、生產國際化方向發展。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代表企業的柳工如何應對?近日,科技日報記者為此采訪了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曾光安。
圍繞國際化戰略目標
發展新格局初露端倪
問:柳工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憑借多年穩健的經營業績、業內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柳工從廣西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全球。特別是近年來,面對國際宏觀經濟沉浮未定,國內市場持續下滑帶來的影響,柳工集團仍然保持了平穩發展的良好勢頭。首先能否請您介紹一下柳工近來的發展情況?
曾光安:柳工集團是一個裝備制造業企業,愿景是“成為值得尊敬的裝備制造業世界級企業”。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佼佼者,柳工主要從事工程機械及重要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和租賃等業務。近年來,柳工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圍繞國際化戰略目標,堅定信心,著力可持續發展,順利推進戰略調整,提升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實力,擴張海外市場,實施資本運作和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等工作,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我們遵循市場規律,大膽解放思想,實施穩健的經營戰略,整體經營實現歷史性的突破,資本運作取得長足發展,“一核兩翼”產業布局框架基本形成,研發創新技術能力大幅提升,國際化戰略可圈可點?,F在,柳工已成功進入發動機和驅動橋制造領域并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柳工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獨有的核心零部件競爭優勢,為柳工國際化戰略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品牌基礎。目前柳工近400家經銷商遍布全球136個國家、8個海外配件中心、3家海外制造工廠。
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續影響下,2014年的世界經濟總體增長乏力,全球經濟呈現弱勢、不均衡復蘇態勢,美國結束了第三次量化寬松政策并出現了經濟增長,而歐洲經濟低迷,通縮風險凸顯,新興國家總體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過渡到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面對中國經濟的持續結構調整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緩,工程機械行業正處于下滑的谷底。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柳工集團絕大多數企業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主動的態度,圍繞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持續進行營銷變革、產品和技術創新,經營業績總體優于行業平均水平。股份公司的挖掘機、壓路機等產品逆勢增長,取得了行業增長第一的業績;上海金泰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實現20%以上增長,繼續領先樁工機械行業,挑戰世界領先企業;歐維姆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預應力錨具類累計銷量同比增長達18%,逆勢增長勢頭強勁;后市場和融資租賃業務依然保持平穩趨勢;應收賬款管理和經營性現金流表現良好,連年領先行業。公司的工程機械業務在總體上,戰勝了行業的平均趨勢。2014年是股份公司的業務整合元年。在這一年,我們關閉了天津工廠,將推土機業務轉移到常州生產基地;我們對路面公司和結構件二廠的業務進行調整和關閉;我們推出了H系列裝載機、E系列挖掘機等系列新產品,再次展示了柳工在困難時期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傳統優勢。2014年是集團公司投資改革的元年。我們重新審視了各業務的發展戰略;改善子公司法人治理機制;加強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整改了財務管理中不合規的現象,增資絕對控股了上海鴻得利;市場化改革人力資源系統,推進績效考核、人才盤點、末位淘汰和員工發展;深入梳理了集團的固定資產狀況,加強資產的收益管理,縮減固定資產投資;整合零部件板塊業務,秉承“一核兩翼”的國際化發展戰略,使柳工集團發展的新格局初露端倪。
以新舉措創造新機遇
打造國際化產業集團
問:當前,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正在孕育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帶來生產方式由大規模、標準化向個性化、分散化的重大變革,這將促進我國機械工業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推進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與西江經濟帶“雙核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柳工也將迎來發展的良好機遇。面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柳工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應該做出怎樣的回應?
曾光安:柳工50多年的風雨歷程告訴我們,只有盡快適應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全球經濟的多極變化,以“新心態”適應中國經濟和工程機械行業的“新常態”,以新舉措創造新機遇,才能迎來柳工集團發展的“新春天”。近期召開的廣西柳工集團第三次黨代會、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次黨代會提出,“十三五”期間,柳工將努力成為以裝備制造業聞名于世,消費和服務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集團。力爭到2020年,柳工集團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雖然當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陷入嚴重衰退期,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連續三年持續下滑,全球化競爭將是工程機械行業的新常態。但柳工將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歷史性機遇,著力提高國際業務拓展能力,把變革創新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產品質量,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努力把柳工建設成為以裝備制造業聞名于世,消費和服務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集團。
為實現目標,柳工將實施三大戰略:強化裝備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鞏固和提升工程機械的全球競爭力,加速發展建筑機械和壓縮機產業,提升裝備制造業的關鍵零部件市場開拓;以中國消費和全球消費為核心,探索消費服務產業;構建鏈接裝備制造業和消費服務產業的金融紐帶。與此同時,柳工進行六大戰略轉型:一是向全面國際化轉型,二是由量到質增長模式的轉型,三是核心零部件和供應鏈優化轉型,四是資源和能力獲取轉型,五是企業管控模式轉型,六是產品大型高端化轉型。柳工將在中國區域直面國際化競爭,全產品線定位于國際中高端,標桿是國際企業。
柳工未來的挑戰,一方面來自市場,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另一方面來自國有體制。國有體制在某種程度上對企業的發展、創新、效率、科學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阻礙。我們要在國有企業改革大背景下,通過變革,改善企業的體制,消除企業發展路上的障礙。我們作為世界級企業,不局限在廣西,在中國、海外的很多領域,都不斷加大投入,使柳工真正成為扁平化的國際化企業。首先,在人才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是柳工最大的挑戰。柳工坐落于廣西,與發達地區、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對人才的吸引方面,存在著巨大的障礙,如何去吸納和吸收全球行業中的優秀人才加盟柳工,是未來的關鍵一點。其次,柳工未來的重點在于產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在過去幾年內,我們在研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柳工是國內少數徹底擺脫了過去“模仿創新”的模式,真正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的企業。我們的研發隊伍,包括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波蘭、巴西等全球的研發人才,以及國內重點院校的博士、碩士等,總共有1200多人。這些研發人員,使用柳工國際一流的研發流程和研發平臺,可以高效率、高品質地完成研發工作。去年,我們在預應力領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廣西的歷史上也是非常少有的,柳工集團也是第一次獲得中國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前獲得過二等獎。這些都充分說明柳工在技術領域不斷投入,創新和完善研發流程、體系,有機結合外部技術資源,推進技術發展。再次,在管理方面,我們也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信心。柳工在過去十幾年,通過一系列的變革,整體運營體系基本達到國際化水平。比如研發體系、營銷體系等,采用的工具和方法,都是國際一流的,使得柳工在全球運營過程中,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環境的人,都能理解這些工具和方法。所以,柳工的國際化道路,除了市場、產品之外,核心是我們打造了一個基于國際的最佳實踐的運營系統。下一步,我們要把這個系統高效地運營起來。
總的來說,我們對柳工的未來充滿信心,雖然在新常態下,工程機械市場下滑,競爭非常激烈,但柳工原有的雄厚基礎,包括健康的財務體系、良好的品牌,以及市場網絡,為柳工奠定了基礎。2015年是國家“十二五”計劃的收官之年,是我們深入落實轉型戰略的一年,也是我們繼續迎接挑戰,加快調整產業布局的發展之年,我們不僅要盡快摒棄單純靠外延擴張和降價爭奪“規模效益”的競爭模式,還要在人才、機制、技術、產品、服務、后市場、金融和商務模式上不斷創新和探索,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們不僅要抓住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九大特征和新機遇,抓住廣西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政策,還要提高全體經理人員和廣大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勤奮踏實工作,勇于創新變革,全力以赴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博大的胸懷、奉獻的精神以及產業報國的動力去推動柳工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受社會尊敬的企業。我相信,未來我們不僅能夠為廣西經濟,也能為中國的民族裝備制造業,為中國品牌,探索出一條國際化道路。
該信息出自砼商網 (http://jgjinia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