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于1964年3月的白飛平,有著60年代人普遍的沉穩與熱情,無論是對于生活還是事業,他都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經營著。翻開他的履歷,不難發現,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60余年的風雨洗禮、歷史積淀,造就了廈工響當當的品牌影響力。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廈工面臨著不同的挑戰與機遇,這家以裝載機起家的企業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工程機械領軍企業之一,多元化的發展更是賦予了其強大的競爭力。
“市場也好,行業也罷,都在隨著時代變遷。廈工是一家極具韌性的企業,一路走來,我們經歷過很多困難與波折,憑借特有獨特的韌性都將之一一克服。韌性已經深深融入了廈工人骨子里,我們不懼怕任何困難,愛拼才會贏永遠都是我們的主題曲。”白飛平收斂了笑容,以一種嚴肅虔誠的口吻闡述著對廈工的熱愛。
在為廈工在困境中不斷成長、不斷發展而自豪的同時,白飛平也有著對于企業未來發展的熱切渴盼。
近年來,國企改革已經逐步在眾多領域、企業試點,混合所有制等革新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不少國企也藉此煥發生機。作為國企的廈工,同樣也在期盼著改制的來臨。“廈工是國有控股的機制,這種機制有利有弊,雖然能夠集中更多資源,但同樣存在著發展弊端。隨著市場化加深,改制已經成為廈工發展的關鍵,廈工已經做好了改制的準備,只是還需要更多的國家政策加以支持。一旦完成改制,以廈工60余年的積淀,有人才有經驗有實力,配合上先進的機制,沒有理由落于人后,廈工也將煥發更多更強的活力。”
人才與創新
脫離黃金發展期后的工程機械行業,在2011年轉入瓶頸期,市場下滑嚴重。在此背景下,對于廈工面臨的發展問題,白飛平認為,無論低迷時期,還是發展高峰時期,廈工遇到的始終是人才的問題。只有創新才能保障企業的持續發展,而創新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如今,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普遍呈現供大于求的現象,為客戶創造價值,已經成為當下企業發展的共識。廈工在產品、管理等方面嘗試了多樣化的創新,BICES 2015推出的智能工程機械產品便是其產品創新的一大力作,白飛平對此亦信心滿滿,他表示,接下來廈工將依托中航雄厚的技術研發力量和資金實力,加快研發物聯網與電傳智能控制平臺技術結合,盡快實現“千里眼”、“順風耳”等功能,將更智能地為用戶提供設備健康管理、科學調度、市場信息決策支持、融資管理等服務。同時,大力發展驅動橋、變速箱、泵、閥、回轉馬達、油缸及車輪一帶等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產業,運用零部件的支持性作用建立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解決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做大做強所面臨的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問題。
重塑行業健康生態
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產品的同質化趨勢凸顯,行業發展陷入了不良發展模式,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在競爭中“鶴立雞群”呢?除了不斷提升自身品質、增強服務意識之外,推出創新產品,實現不同量級的劃分已經成為廈工的發展定位。而廈工的最終目標,則是重塑行業健康生態。
“為何有競爭,因為存在同質化,就像拳擊手一樣,有輕重量級之分,不同量級就不存在競爭,我們的創新升級要做到的就是這點。企業擁有用戶需求的更先進、更智能的產品,吸引客戶選擇購買,供求關系才能發生改變,技術門檻也將被抬高,從而實現優勝劣汰。同時,技術門檻的提高,反過來將推動行業變革,讓行業回歸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創新的軌道上,我們希望通過創新發展,推動客戶需求的變化,改變供需關系,從而改變行業格局,重塑行業價值鏈和產業鏈的生態環境。”白飛平的語言熱情洋溢,傳遞出濃濃的行業責任感。
重塑行業健康生態環境,這是筆者首次聽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處于發展變革的關鍵時期,在思索行業下行問題的同時,我們也在為行業近年來向調整所取得的成果而欣喜。以客戶需求為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努力重塑行業健康生態,這是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工程機械人一致的認同。
【推薦】
【政策】給混凝土攪拌站套上“密閉服”
【業界】徐工將進軍全球前三,重高端產品
【業界】郎云:腳踏實地 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