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個商品混凝土行業今年出奇地靜悄悄,受大環境的影響,很多企業都步入生死存亡的掙扎線,產量驟減、員工流失,應收款居高不下,現金流中斷,銀行信貸收緊,導致大多數混凝土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縱觀今年的房產市場、建筑業市場,也是格外蕭條,給下游的產業鏈混凝土企業帶來危機,我們清楚地知道,房產、建筑業的謹慎與低調已經嚴重影響到混凝土企業。筆者通過多次的調研與市場摸底,總結了影響混凝土企業生存的幾點關鍵原因。
1 中小型房產企業陷入破產危機,導致建筑業市場遭受牽連
據中新網報道,今年 3 月以來,在浙江寧波、江蘇南京、無錫、安徽合肥、湖北襄陽、陜西神木等全國多地,十余家中小房企被曝光因資金鏈斷裂而陷入了破產危機,關于中小房企資金鏈趨緊、或再現“跑路潮”的討論熱極一時。但不僅是中小房企,昔日的實力房企也可能遭遇類似的資金困局。近日,光耀地產資金鏈受阻、旗下多個樓盤無法按時交付的消息,得到了開發商方面的公開證實,一時間,這一百強房企的資金危機,觸動了處于“迷失”狀態樓市更為敏感的神經。不少前期擴張激進、負債高企的房地產商都面臨著極大的資金壓力。面對中小房企和實力房企接連傳出的資金鏈趨緊現狀,業內人士分析稱,房地產市場正處于新一輪洗牌。
近年在信貸收緊、降價潮蔓延之時,浙江寧波奉化最大本土房產企業——興潤置業資金鏈的斷裂,拉開了馬年房企“破產”的序幕。據悉,因管理混亂、土地跌價、安置房項目戰略失誤、沉重的民間借貸等問題,興潤系總負債達35 億,成為了中國房地產公司的一次巨額違約事件。據不完全統計,3 月至今,全國各地十余家房企被曝出了資金告急、甚至倒閉的事件,涉及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海南等多個省份,大多集中于三四線城市,且多為中小房企。
2 建筑業企業的破產,影響了混凝土企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建筑業企業不是因為資金鏈斷裂倒閉,就是由盲目投資、快速擴張和低價中標等因素把企業打跨,江浙地區是重災區。某建筑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在建筑市場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經營者看到房產市場的利潤可觀,決定重點進軍房產市場。于是為了拿地,不惜一切代價,最后因為缺乏專業的判斷與市場預測,拖累了建筑施工的老本行,使建筑市場業務量急速下降,房產市場因決策失誤,資金鏈中斷,導致名噪一時的建筑業一級企業退出行業的舞臺。另一建筑施工企業,為了業績,低價中標,許多項目都是虧本運作,最后因為資金問題去民間借貸,后來因無法圓場,自己只好申請破產,殃及到三家混凝土公司的材料款 4000 多萬無法歸還。其他的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由于資金小,人員配置不到位,在承接項目時更是艱難,所以造成建筑業市場疲軟。
3 大規模的混凝土企業收購,沒有扭轉行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許多大型水泥集團對混凝土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聯合重組,成為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的主要方向,實現“壟斷或相對壟斷—協同—漲價—盈利”的經營模式,這種經營理念得到市場的充分理解和尊重。但通過近幾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對大多數城市區域來講,實施起來相當困難。主要表現在:(1)當在某區域收購了大量的混凝土企業后,原股東利用自身在當地的資源優勢,繼續擴張建站,嚴重造成產能過剩,高價的并購重組,促使當地主管領導對關系戶的照顧,資質批復隨意,造成混凝土企業泛濫,市場競爭激烈。(2)集團企業的主要領導對混凝土企業的收購方式進行研究的多,但收購后的混凝土企業管理卻沒有成功的方案,導致在管理上是外行指揮內行。所以大多在套用水泥企業的管控模式,對混凝土公司的管理戰略上藐視、戰術上無知,最終只能瞎指揮,迫使企業付出沉重的學習成本和時間代價。(3)并購后企業性質的轉變,領導以權謀私,拉幫結派,排擠人才,造成專業人才嚴重流失,所以相對意義上而言并沒有達到最初的并購目的。
4 混凝土行業面臨內憂外患
當前混凝土行業普遍存在產能利用率嚴重偏低,中小型攪拌站林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市場競爭混亂。針對目前現狀,混凝土企業員工流失頻繁,大多數混凝土的員工是計件工資,方量的驟減導致員工收入減少,相對部分有技術的員工選擇跳槽來保證自身的收入。或者是員工收入減少同時卻自己去“創收”,在混凝土企業內利用自身資源,廣開財路。如駕駛員賣油賣混凝土;試驗室索要原材料供應商的回扣;采購人員虛開發票;業務人員私自倒賣混凝土賺差價;收料員虛報噸位;吊機工向運載原材料的車船索要小費等現象肆意存在。隨著市場整體業務量的減少,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再度發生,在江浙一帶,混凝土銷售價格呈下滑趨勢,多地協會不再起作用。除此之外,房產商、建筑商在非常時期抓住混凝土企業經營者心態,精心編織了一個個陷阱,等你上套。如:項目全墊資、借資給項目、付款按建設單位等同支付等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