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35歲的蔣云成便是錦州車輛段叉車司機中的狀元。在路局舉辦的第十九屆職業技能競賽車輛系統(設備組)決賽中,蔣云成憑借自己爐火純青的叉車駕駛技術,成為叉車叉運托盤“工”字行駛比賽項目技術標兵。
平凡崗位,非凡技藝。2003年9月,蔣云成從部隊復原參加工作,被分配到段原檢修車間學習開叉車,從此他就與叉車結下不解之緣。第一次走進不足半平方米的叉車駕駛室時,他就暗暗下定決心要在這方寸之間干出一番天地。十一年來,他勤奮學習,奮力拼搏,從一稚氣未脫的年青人逐漸成長為一名作風優良的技術能手。
“開叉車可是個技術工種,要有超強的車感,嫻熟的駕駛技術和眼明手快,那時看到老師傅開著叉車在作業場里靈活得像在水中游,心里別提有多羨慕了。”回憶起當初剛接觸叉車時,蔣云成顯得意猶未盡。
初時,蔣云成把方向盤不穩,車輪經常打晃。為盡快掌握叉車作業的常識,他把所有時間全花在學習專業知識上,虛心向班組師傅們求教,每天早起晚睡刻苦學習,在充實理論知識的同時,他還努力提高實作技能,嚴格執行叉車操作程序,認真執行安全作業標準。早上他總是第一個來班組,到場地里進行實作模擬演練,一直練到別人都來上班了才收車。就連間休的時間,他也毫不放棄,為了一個細小的動作一練就是幾十分鐘。功夫不付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勤奮努力,蔣云成的技術突飛猛進,笨重的叉車在他的操縱下,變得像繡花針一樣靈活,開著叉車在作業場地里里自由穿梭,逐漸成為了車間的叉車技術能手。
“開叉車不僅要熟練,還需要膽量和技巧。有些配件很貴重,可能輕輕一碰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在叉這些配件時,容不得出現一毫閃失。”日常工作中,蔣云成注意多觀察。叉車、配件、叉車的技術參數、配件的幾何尺寸,他都能隨口道來,這為他干好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多年來的工作經歷讓他總結出了“四多”作業心得,那就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干”,確保工作安全高效。
蔣云成對自己駕駛的叉車像孩子一樣愛惜保養,每天每天開工前精心對叉車進行擦拭,同時做好零部件的檢查,對、燃油、機油以及水進行檢查。在工作中,對叉車發生的“小毛病”自己動手及時處理,確保生產任務按時完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面對取得的成績與榮譽,蔣云成絲毫沒有驕傲,他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從事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只要腳踏實地、勤奮努力,愿意把自己的分內事做到最好,那么無論在什么工作崗位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推薦】
【趨勢】三大法寶應對工程機械最冷冬天
【國際】IS被爆殺人如麻 “建國”后已
【獵奇】家居混凝土DIY制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