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7年之后,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次召開,意義不可謂不重大。這次會議并非空穴來風,而是針對當前城市工作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障礙。
在城鎮化率不斷提升的當下,各種城市病爆發,但城市的管理方法卻并沒有得到提升,比如在解決住房、道路擁堵、外來人口入戶及相關公共服務、環境污染、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間互聯互通等問題方面,各地多是簡單地采取設置行政管制措施的辦法,而不是積極應對。未來,中國的城鎮化率還要進一步提高,如果城市不能更好地吸納更多的人口,中國的城鎮化戰略就會失敗。
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上,這次會議提出了諸多針對性的舉措,其中首要的是要尊重城市發展自身的規律,比如在人口和建設用地的匹配方面存在突出的矛盾,需要改革。再就是統籌管理,這包含多層次的內容,在空間、規模、產業,在規劃、建設、管理,在生產、生活和生態等多個方面,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統性、宜居性。
與過去單純停留在對發展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爭論不同,這次特別提到了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進行空間布局,并且要求加強對城市的精細化管理。
導讀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日前在智庫重慶論壇上解讀“十三五”規劃建議時表示,中國出現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國的服務性功能過度集中在一兩個城市。而解決大城市病的就是再拓展類似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群連片發展。
37年之后,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重啟。
12月22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12月20日-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稱,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會議強調,城市規劃要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城市人口要與用地匹配,要防止出現換一屆領導、改一次規劃的現象,要防止城市“攤大餅”式擴張。
此次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也是歷史上最高規格的城市工作會議,亦被認為中國城市建設迎來拐點的標志性會議。
12月2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正偉主持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時表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時隔37年后召開。會議由“全國城市工作會議”升格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體現了中央對城市工作的高度重視。這次會議從中央層面為城市建設搭建頂層設計,對城市規劃、住房政策、人口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務管理等重大問題作了明確,為今后一段時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畫好了藍圖、提供了遵循,意義十分重大。
搭建城市建設頂層建設
在重啟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之前,本屆政府在2013年便首度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且都套開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談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不同,北京榮邦瑞明投資管理公司創始合伙人李偉表示,城鎮化工作會議核心是“化”,而城市工作會議更多聚焦城市管理的問題,一個強調動態,一個強調靜態,此前召開的兩次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了新型城鎮化的模式,但城市發展的理念和管理還延續老路子,這也是重啟城市工作會議的原因。
王正偉在介紹城市工作會議時表述,這次會議從中央層面為城市建設搭建頂層設計,對城市規劃、住房政策、人口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務管理等重大問題作了明確,為今后一段時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畫好了藍圖、提供了遵循,意義十分重大。
需防城市規劃變動快、落實難
李偉所在的北京榮邦瑞明一直致力于探索地方政府的新型城鎮化路徑。雖然中央有關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路徑確定,但在李偉看來,真正的執行難點在于地方政府,如何在城鎮化過程中用好自己,用活市場,是地方政府的一個新考驗,新課題。
以規劃為例,會議亦強調要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要防止出現換一屆領導、改一次規劃的現象,
“規劃落實難是當前中國城市規劃和建設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初步估計,很多規劃都沒有真正得到落實,能夠得到落實的不足10%,或者從狹義的口徑上看,可能不足5%。”李偉表示,在強化規劃的落地和操作性之外,更應該強調地方政府不干什么,從而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邊界。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在全國城市設計現場會暨全國城鄉規劃改革工作座談會上表示,全面推進規劃改革的有利條件已經具備。下一步,既要改革規劃本身不適應城市發展要求的理念和方法,也要改革規劃管理的體制機制,著力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著力解決城市病問題
根據新華社消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依法治市,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過去30年高速發展的城鎮化,核心是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鎮化發展體系。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全國流動人口2.6億,其中跨省流動人口數量為8587萬。目前,全國約有一億的人口在跨省流動。流動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其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省外流動人口數量居前10位的城市,這中間又有二分之一集中在省外流動人口數量居前4位的上海、北京、深圳、東莞。
這也引發了巨大的惡性循環,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非常頭疼”的交通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因為工作地與居住地的分離,導致了非常嚴重的中短途交通。以北京為例,北京十多年前的規劃根本沒有考慮到工作崗位的問題。
再建一批中心城市
會議指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要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培育發展一批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會議也明確要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協作協同,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日前在智庫重慶論壇上解讀“十三五”規劃建議時表示,中國出現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國的服務性功能過度集中在一兩個城市。而解決大城市病就是再拓展類似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群連片發展。
楊偉民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速發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擔全國性的功能,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節點。
【推舉】
【新聞】山西啟動工程機械創新管理服務
【業界】徐工:國內最大噸位直臂式隨
【業界】2016年工程機械行業最新工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