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明湖畔的臉萌、瘋狂猜圖嗎?當年刷爆朋友圈的App,如今還有幾款留在你的手機里?
兩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其一,谷歌應用商店的App數量已超過140萬,蘋果應用商店的App數量已超過150萬。從數量而言,移動應用市場已呈飽和狀態。其二,據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對于手機App,只打開1次就棄用的用戶超過1/3。手機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個月,85%的用戶會在1個月內刪除已下載的應用。在極速迭代的App行業,用戶的喜新厭舊看來已經成了常態。
近年來的App行業反復上演著相似的戲碼。有的現象級產品“只領風騷數百天”,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逐漸湮滅;有的應用憑借前期的口碑營銷迅速圈錢,又迅速消失,把用戶維護和功能完善拋在腦后;有的則照貓畫虎,抄襲熱門應用,推出名稱相似、功能相近的App,企圖以低成本博取高收益,造成App市場的同質化。
App市場并非沒有常勝將軍。梳理各種各樣的排行榜不難發現,在社交、出行、地圖、購物、支付、音樂等領域,以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為首的巨頭已經占據了強勢地位,并在逐漸滲透和吞并其他領域的佼佼者。微信、支付寶、百度地圖、淘寶、滴滴出行等App已經與用戶日常的生活場景緊密契合。據統計,目前在國內的應用平臺中,20%的應用拿走了80%的收入,“二八效應”十分嚴重,在部分領域內幾乎沒有留給新來者的空間。有學者認為,在App市場中,強者依托資源和財力變得更強、弱者突圍更難的馬太效應趨于明顯。
不過,機會并非不存在。在BAT之外,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在垂直和細分領域尋找空間,或是滿足用戶需求的方式更加個性化,或是針對目標階層尋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這意味著,App市場的后來者必須在功能拓展、用戶體驗、運營模式上尋求創新,做深做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目前,在醫療、運動、早教、時尚等領域內,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頻頻出現,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與此同時,資本也開始頻繁在垂直和細分市場尋找煉金石,這為創業者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知難行易,好的產品絕不是在咖啡館指點江山、侈談“痛點”就能誕生。面對紛繁復雜的App市場,標新立異、抓住痛點殊為不易。對胸懷大志的創業者而言,不妨先踏踏實實地了解行業和用戶,并隨時革新功能和體驗,先立足腳跟再求邁大步。
【推薦】
【中聯重科】匠心品質下的國際‘微笑’
【業界】振動型混凝土攪拌站節能環保市
【新聞】房地產多舉措去庫存 工程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