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發出這條微信時,李檀已經在奔赴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信息”)的路上了。
剛滿32歲的他,已帶領一支團隊成功創業。而在公司被一央企收購時,他卻放棄了包括30萬支股票在內的一切,加入了徐工信息,擔任營銷中心總經理。
“我是一個事業型經理人”,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明晰,“我不是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想與一幫有意思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于是,在選擇了與自己“氣質契合”的徐工信息后,下午4點到達公司的李檀5點即召開團隊會議,迅速切入了工作狀態。
徐工信息,這家企業究竟有著一種什么樣的“氣質”?作為從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老大徐工集團里孵化出的年輕IT企業,它又為徐工集團呈現出了一種怎樣的新面孔?
厚積薄發?名門之后
2014年7月1日,適值黨的93歲生日,在徐工集團原來的信息化部門基礎上,徐工信息公司宣告成立,致力于為各細分行業的用戶提供涵蓋智能制造、物聯網、咨詢實施等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
徐工信息發展迅猛。還不到兩年,這家公司就已成為徐工集團人均貢獻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強、增長速度最快的子公司了。
2015年,這個僅有100多人的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500萬元,利潤率接近30%,今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億元。
報出這些數字的徐工信息總經理張啟亮,無疑是驕傲更是底氣十足的。作為徐工集團歷史上最年輕的部長和現今最年輕的總經理,1979年出生的他,正意氣風發地帶領著徐工信息極速前進。
“雖然年輕,但我們可不是一窮二白,”張啟亮笑言。脫胎于徐工集團信息化部門,徐工信息擁有26年裝備制造業大型信息化項目的實施經驗,以及徐工起重機、徐工裝載機、徐工混凝土機械、徐工挖掘機和徐工汽車五大智能化生產基地的建設經驗,還有著過千條的企業管理經驗,“這些獨有的經驗和優勢,讓我們既懂生產制造,又懂管理,還懂IT技術,當然要更受客戶青睞了!”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曾調取5萬多家制造企業為樣本,了解其兩化融合的實施情況。其中,實現了單項信息化技術應用的企業占50%,綜合集成的占30%,全價值鏈的占10%,最終達到創新突破的僅有3%,而徐工集團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領先于行業的優勢,使得徐工信息獲譽眾多:2014年成為國家首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咨詢服務機構、中國兩化融合咨詢服務聯盟成員單位;2015年成為全國惟一一家成功斬獲“2015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優秀管理咨詢服務機構”、“2015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優秀解決方案”兩項大獎的企業。
此外,該公司還是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江蘇省智能車間認定標準等國家級標準的制定者,亦被中國信息化協會評為“最佳解決方案服務商”,并獲全國智能制造發展聯盟授予“智能制造年度優秀示范解決方案”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咨詢實施上,徐工信息也實現了從甲方到乙方的完美蛻變,從SAP的燈塔客戶,一躍成為SAP公司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
2015年10月30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見證下,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與德國SAP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李強代表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標志著雙方的合作正式邁向工業4.0時代。而SAP甚至還希望將徐工集團的信息化建設作為成功案例推廣。
在微軟Dynamics2016第一財年1季度的伙伴溝通會上,徐工信息的業務一鳴驚人,初試啼聲就躋身銷售排行榜的前三名,引得其它合作伙伴紛紛側目。
因此,厚積薄發,在徐工集團這個巨人肩上高舉高打,打造各細分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是李檀為徐工信息設定的營銷戰略,亦是徐工信息吸引他的重要原因。
布局物聯網?醞釀“徐工指數”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
依托國家2010年授予的工程機械物聯網應用研發中心,徐工信息成立了物聯網研發中心,建立了專業的軟硬件產品研發、運維團隊,并憑借對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獨特理解,將物聯網在工程機械行業里最簡單的車載信息終端應用,拓展至了覆蓋基礎業務流程、面向不同對象、深度契合行業需求的各種物聯網平臺。
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大型、多設備協同作業的繁忙施工場景:施工管理員輕點智能手機,將當日的施工方案導入客戶物聯網系統,指令快速傳輸,各個設備調整作業計劃、作業工具、施工位置和作業路線,開始繁忙有序地施工;當管理員欲滿意離去時,其中一臺設備發出故障預警,訊息快速并同步傳遞至徐工服務工程師和管理員,并為后者展示解決方案,待其做出選擇后,數據中心協助預警設備實施版本升級和故障自動恢復,瞬間,預警設備重新投入施工,客戶也收到完美的運營情況統計報表。
這早已不是“想象”。借助徐工信息的物聯網技術,這種施工場景已成為了現實———其自主研發的系列智能終端產品,已經具備了實時定位、軌跡跟蹤、狀態監控、遠程控制、異常預警、故障報警、工況采集、遠程升級等諸多功能。同時,由于在業內第一家實施了物聯網信息終端海外認證工作,徐工的相關管理人員可以適時看見遠在南美巴西、東南亞、緬甸、老撾等國家和地區的車輛實時運行情況。
也就是說,借助各種物聯網軟件平臺的支撐,徐工可有效監控其分散于全球各地的設備,實現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以及人與人的互聯互通,真正做到了全球服務的“零距離”。
而這種智能終端,分別適用于工程機械、環衛設備、電梯設備、機場設備以及出租車等移動終端。其正在開發的適用于機床行業的智能終端,也將打破人與系統、系統與設備的技術壁壘,實現人與機床的直接通訊。“只有在重大領域實現突破,才能最終實現工業4.0。”張啟亮強調說。
隨著物聯網在虛擬現場、產品智能化、定制化能力打造以及后市場空間拓展、二手設備交易平臺等領域的應用,徐工信息正在推動工程機械行業由從前分散、被動的售后服務模式,逐步轉變為一體化、主動的、預防性的、專業化售后服務模式,并逐步改變甚至顛覆現有的商務模式。
“我們都知道目前工程機械行業里有著不同的廠商和品牌,比如徐工產品、卡特產品、小松產品……這些品牌就好比是一堵‘圍墻’,我們現在的競爭還在‘圍墻’內;未來,我們將通過物聯網推倒‘圍墻’,讓不同品牌的產品之間互聯互通,打造以生產廠、供應商、代理商等參與的全新的商務模式,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大市場競爭格局!”對此,徐工信息物聯網發展部副部長郭輝信心十足。在他看來,若物聯網發展不能突破現有的技術瓶頸,大膽創新,就沒有了發展前景,若不能在行業契合度上繼續深化,就沒有了發展動力。
除了推動行業轉變,徐工信息還借助物聯網,深挖大數據,以拓展商務增值。“大數據分析就是在現有睡眠數據的基礎上,把具有潛在應用和價值的信息挖掘和展示出來,形成符合增值應用的支撐工具。”在張啟亮眼里,工程機械行業的大數據無疑一座待挖的藏寶洞。
通過挖掘產品研發、行情分析、市場營銷、融資租賃、物流監控、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大數據,不但可幫助主機廠實現精準營銷、智能風控、可視化物流和預防性維護等,還可助客戶進行精細化施工、機群管理、在線電商等。
而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工程機械設備的開工率,直接反映著每個省份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對此,以“引領中國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未來”為己任的徐工信息,亦有自己的長遠打算。“通過對這些大數據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推算出各個地區的經濟運行狀況。基于此,我們計劃在未來推出自己的、可以媲美‘小松指數’的‘徐工指數’。”張啟亮透露說。
智能制造搶奪制高點
“客戶想預訂徐工的產品,或需要成套的徐工解決方案,只需要三個步驟:徐工電商平臺、ERP系統、MES系統。通過電商平臺提出個性化定制需要,通過ERP系統形成生產訂單,通過MES系統查看生產進度、調度物流運輸。整個過程沒有人員參與,全部通過數據驅動設備自主完成,5天的時間,徐工的產品就會出現在您的面前。”
這是徐工信息對未來工廠的設計:智能化、網絡化和無人化,而這一構想正逐步在徐工集團成為現實。
參觀占地600畝的裝載機工廠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徐工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制造基地”這個名字。基地從建設之初,就定位為行業樣板工廠,從生產管控、物料配送、質量檢驗等方面均制定了智能化方案。進入車間,各生產線井然有序,忙忙碌碌,但工人卻寥寥無幾,更多的是焊接機器人、涂裝機器人等大量的智能化設備。它們的入駐以及MES系統的實施,不僅提升并保障了產品質量,還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有一組對比數據:原來1500人年產1.7萬臺產品,現在同樣的員工可年產4.6萬臺;原來一臺設備20多天才下線,現在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駛出廠區大門。
一名生產管理人員曾這樣評價徐工信息實施的MES系統:“我們以前要整天奔波在辦公室與車間,對各種異常情況進行調度、了解生產狀況;現在只要在辦公室打開電腦,就能通過MES系統了解計劃完成情況和物料庫存情況,還能夠及時地通過系統給操作人員下達指令。從沒想過生產還可以這樣智能。”
而質量主管梁娟對于MES系統亦是贊不絕口:“我們以前都要打印一個質量記錄本,記錄下檢驗結果,然后存放到檔案室,這既不方便存儲也不方便查找。現在有了MES系統,我們可以在系統上快速錄入檢驗結果,系統自動就能判斷是否合格。我們的MES系統還和CRM做了集成,在售后服務中發現的質量問題,我們也能及時了解到,并在生產中加以重視與改進,這真的是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如果不能顛覆式創新,我們就必須走漸進式創新的道路,整合一步步的技術創新,實現突破創新。”張啟亮表示,中國制造業大部分還處于工業2.0~2.5,必須要補課。如果技術水平、管理手段沒有跟上,很容易南轅北轍。
“從最早的ERP到后來的MES系統,徐工集團打造了五個各有千秋的智能化工廠。而依托這些最佳實踐,徐工信息契合工業互聯網趨勢,以信息為中心主線,打造了智能制造的整體解決方案。”徐工信息智能制造發展部副部長許建全介紹說,它以MES系統為核心,以傳感器和機器人作為兩翼支撐,通過實現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和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最終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制造。
而憑借其在該領域的出色表現,徐工信息2015年11月榮膺“全國智能制造優秀解決方案”,并參與起草了江蘇省智能車間認定標準和國家工業云標準;還與SAP、西門子、華為等8家單位組成了“中國工業4.0星火小組”成立,為中國制造2025貢獻徐工力量。
“未來的工程機械都在線上,服務都在掌上。”張啟亮笑著說,徐工集團已經啟動了全球物聯網系統,“十三五”期間還將打造財務共享中心,實現全球的統一結算,同時,還將借助“互聯網+”,實現全球協同研發、制造,并打造智能供應鏈管理系統,全力奔赴世界行業前三強,完成“珠峰登頂”。
跨界聯合初試鋒芒
咨詢實施,是徐工信息的戰略性業務。
張啟亮對它的定位是:總結提煉多年的制造業信息化、工業化和經營管理經驗,秉持“兩個IT融合”的思想,幫助企業找到適合的兩化融合發展路徑。
通過貫標業務的迅速發展,徐工信息成為了不同行業跨界聯合的橋梁,客戶遍布原材料、服裝、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醫藥、航空、軍工裝備等行業,跨越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安徽、河南、陜西、湖北8個省市直轄市,認定通過率達到100%!
而在其長長的一串客戶名單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紅領集團。作為在貫標業務上的第一個合同,它對徐工信息意義非凡。
當時,徐工信息為年收入20多億元的紅領集團做了兩項業務:兩化融合的咨詢和貫標,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提煉與打造。在與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一拍即合、迅速簽單后,張啟亮帶領項目組深入訪談、充分研究,對其內在管理及信息化建設給予了中肯的建議,并識別出其兩化融合的重點在于持續深化商業模式創新和經營戰略轉型,進而為其打造了“定制化正裝產品C2M+O2O商業鏈一體化業務集成能力”和“基于顧客需求的數字化智能工廠管控能力”。
這個被稱為“C2M商業生態”的概念,不但讓消費者直接對接制造企業,還通過高度融合的信息化與自動化水平實現大規模定制,以滿足消費者復雜而多樣的個性化需求,與青島紅領一直以來致力于打造的個性化大規模定制模式高度契合,進一步深化了其在商業模式和生產模式方面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自帶光環的“C2M”模式一落地,紅領品牌便聲名鵲起。從海爾集團,到阿里巴巴,再到萬科……一波又一波、絡繹不絕的行業領軍企業前來“朝圣”,以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兩化融合轉型升級之路。坊間甚至有一個不完全統計,僅參觀門票,一年可以售出幾百萬元。
除了塑造了引領服裝及消費品行業發展的青島紅領外,憑借專業化的貫標咨詢服務,徐工信息還打造了陜鼓動力、北京奔馳、奇瑞汽車、興發化工等多個行業標桿。
“在貫標過程中,與不同行業的跨界交流與碰撞,本身就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盡管出差已成家常便飯,但徐工信息兩化融合貫標咨詢業務的負責人徐莉萍,非常享受這種跨界聯合,而通過提煉不同行業的優秀經驗,徐工也收益頗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汽車行業的精益化、模塊化、標準化以及快速響應客戶的服務能力,都觸動并影響著我們的經銷商培訓。”張啟亮說道。
軟件開發小試牛刀
作為“互聯網+工程機械”的典型代表,有著“工業品雙十”概念的電商平臺“路之家”,經過徐工信息8名人員6個月的打造后,于2015年10月10日正式上線。
借鑒汽車行業,“路之家”也為工程機械用戶打造了一個強大的虛擬現場:用戶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體驗遠在天涯海角的場景,并感知、駕駛產品,進行現場作業,甚至接受操作技能培訓等;同時,該平臺還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根據用戶的各種習慣以及在線選擇等,為其量身定制專屬產品。
此外,更重要的是,“路之家”還打造出了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生態圈”,它囊括了生廠商、供應商、代理商、客戶以及操機手、備品備件、二手設備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客戶甚至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找活兒干,因為我們會搜集并及時、免費地發布各種施工信息;也可以在這里找司機,組建自己的施工隊伍;還可以進行二手設備交易,產品報修、備件購買以及各種咨詢等。”張啟亮介紹道。
由于實現了客戶與廠家的直接對接,且坐擁龐大的產品資源、實體支撐以及專家團隊,“路之家”上線第一個月,就形成700多條商機,交易額突破300萬元。
“目前,徐工信息已研發出了20款完全具有自主產權的產品,獲得了76項知識產權,完全可以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在徐工信息軟件開發部總監邵世龍的眼中,這款完全由徐工信息自主打造與運營的電子商務平臺外,支持多種業務運作模式,打通了企業的物聯網信息系統,不但優化了業務流程,最關鍵的是,改變了工程機械行業原有的組織模式和營銷體系。
但作為中國道路機械首家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平臺,試水電商也只是第一步而已。張啟亮透露說,今年,覆蓋整個徐工集團層面的全新電商平臺將會上線,其海外版本也將于下半年推出,而后,平臺還將納入其它企業的產品,逐步成長為行業門戶網站,徹底打造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全新服務模式。
肩負重托勇者無畏
作為徐工集團惟一一個沒有產業邊界的產業,徐工信息,不只是一個新興的利潤板塊,更是帶動傳統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創新的重要引擎,和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的洶涌大潮沖擊下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機會。
對內,徐工信息要全力支撐徐工集團國際化、世界級的目標以及“珠峰登頂”的戰略;對外,徐工信息則以傳承經驗、引領智能制造發展方向為己任,持續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此外,它還是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積極探索和實踐。作為徐工集團旗下第一個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子公司,目前徐工集團持股比例為60%,徐工信息全體職工持股比例為40%。
“體制改革是一座能量巨大的火山,”王民說道,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內生動力,可以極大激發和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下一步,徐工集團的股份還將繼續減少。而到“十三五”末,將徹底實現全員持股,真正地做到萬眾創新、大眾創業。
迄今,外部市場在徐工信息營收中的占比為40%,未來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高;今年其南京分公司即將開始啟用,而北京、上海等地的分公司也計劃于下半年設立;徐工信息還在計劃收購、參股或控股幾家機器人視覺、伺服、控制系統公司,以及芯片公司等,以延長智能制造的產業鏈;而除了現有的四層小樓,一幢更新的、能容納更多員工的辦公大樓也在計劃建設中———徐工信息,正在快速裂變、迅猛成長。
“我們計劃‘十三五’實現5億元銷售收入,在2020年或更早時間獨立上市,成為徐工集團的第二個上市公司!同時,智能制造進入行業前三名,物聯網做到第一名,擁有領先的地位和絕對的話語權。”張啟亮很有底氣。
來徐工信息考察過六次后義無反顧的李檀亦很有信心,“智能制造是大方向,只今年就會有一個30%的增長”;而強力推進兩化融合將徐工信息視為“寵兒”的王民,更是很放心:“里面人才濟濟,大家都很有積極性,企業發展和技術進步非常快”。
在享有江蘇省第一個工資稅全額返還殊榮的“帶頭大哥”張啟亮的掌舵下,徐工信息培養并招攬了一大批熟悉傳統制造業、物聯網技術與應用、懂業務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其52名物聯網軟硬件產品研發人員中,研究生占40%,博士占20%,從業經驗10年以上專家級人員6人。其中上文提到的郭輝,還獲得了2015年徐州經濟開發區緊缺型高層次人才資金支持以及江蘇省政府雙創人才資金支持。
邁進標有“創新創業創未來”核心價值觀的辦公樓,在徐工信息,筆者所見到的每一個員工,都有著旺盛的斗志。
“公司的節奏太快,我們的組織架構、發展戰略已調整了五次,”徐工信息綜合管理部部長姜麗萍笑著告訴記者,大家做起事來都是一路小跑,恨不得兩腳生風,那種拼命勁兒曾讓保潔員目瞪口呆;經常是晚上九、十點了,軟件開發部還燈火通明,新技術研發得熱火朝天,大家都不肯回家。
“有一次,我為了讓大家放松一下而安排了點休閑項目,竟然有員工主動要求把項目砍掉以節約成本。”說起這個故事,張啟亮感慨不已,大家都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也都把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全新中國智造優勢視為自己的使命。
在徐工信息,隨時可以感受到那種濃厚的理想主義情結,它與底蘊深厚的徐工集團“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使命感一脈相傳;同時又可充分享受自在寬松、個性化的文化氛圍,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信息化公司固有的特點——責任與理想,厚重與活躍,實現了完美交融。而這,就是徐工的新面孔。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