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工程機械用戶轉變成代理商,很多人都聽過:接的工程多了,設備越買越多,生意越做越大,自然而然地就承擔起了代理商的角色,最終慢慢“轉正”。
如今,隨著開工量減少,設備積壓嚴重,一些代理商被逼逆向而行,開始用積壓在手里的庫存機承攬工程,于是,便在代理商身份的基礎上多了個承包商身份。
如果說由用戶(承包商)發展成代理商是一種主動意愿的進取,那么由代理商切換成承包商則更大程度上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被動之選。
無疑,導致這種轉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設備越來越賣不動了!
原因都知道,活兒少搶的人多,臺班費一壓再壓,除了支付油費、保養費和人工費,剩下的寥寥無幾,簡直成了老板為機手打工,誰還愿意再掏錢買設備當“冤大頭”呢?
“再加上被用濫了的信用銷售,一些品牌還在搞;這兩年又興起個‘新機以租代售’,這么一沖擊,新機哪還賣得動?”一位代理商對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編輯如此訴苦。
至于信用銷售,某種意義上更像是飲鴆止渴。明明知道欠款難收回,卻總是帶著一點點僥幸心理硬要賣,最后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花在與用戶的斗智斗勇“搶設備”上,拖不拖機?能不能拖回?這樣的困擾積壓得多了,最終也就成了決定代理商生存還是毀滅的不定時炸彈。
但是,總不能守著一院子設備“等死”吧,于是在這種形勢下,一些有門路的代理商就開始用手頭的設備承攬工程,甚至隨著“中字頭”企業走出了國門,其中包括走進風險遍地的非洲國家。
轉型、升級,這是當前工程機械行業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但對于代理商來說,給自己升級,難度太大了,所謂精減人員、壓縮成本、控制風險,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難,而且往往治標不治本。所以,那就轉型吧!不管想什么辦法,只要讓設備流動起來,就有一線生機!然后,用這點生機去等待終有一日會到來的春天,到那時再盡情綻放!
【推薦】
【資訊】重大交通工程啟動4.7萬億項目
【業界】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欽敏考察三一
【業界】雷薩重機三巨頭解讀產品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