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帕拉州露天礦附近的一片叢林空地上,停放著一臺重達150噸的挖掘機,只要有人掏錢,它隨時可以開動。來到桑托斯港,倉庫區旁有輛外觀依然嶄新的混凝土泵車閑置在那,它的吊桿長達250英尺,同樣在等待自己的主人到來。再到遠在南部的庫里蒂巴,這里有一臺閑置的新吊車,它的腳下是一片位于偏僻地區的設備停放場,這臺機器已經開始生銹。
這些受困的“巨獸”,用它們的沉默向我們述說著中國經濟在邁入“放緩時代”后發生的一場代價更高昂的失敗,而且這類的失敗并不只是這一例而已。中國三大重型設備制造商——中聯重科、徐工集團以及三一重工——在過去十年間迅速壯大,那時候它們的起重機、推土機和挖掘機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服務著,從機場、水壩到摩天大樓,再到地鐵隧道,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但當經濟失速時,這些股市寵兒無法或者不想收縮規模。它們繼續大量生產設備,繼續雇傭成千上萬的工人。它們很快在國內市場找不到生意了,于是制定了激進的海外擴張計劃。
現在結果已經出來了:進軍海外市場這招行不通。這并沒有減緩它們銷售、利潤或股價的下滑之勢。“這些家伙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中。”查爾斯楊斯特(CharlesYengst)說道,他是一名研究重型機械行業的美國分析師,“質量得到了提升,管理得到了改善,它們已經在(中國)一些極端和高壓環境下證明了自己,難怪它們如此自信。”就在最近的2011年,這個行業部門發展是如此迅猛,以至于業界最成功的管理者——三一重工的創始人兼董事長梁穩根——一度成為中國首富,當時他的個人凈資產達到了93億美元。同年,三一重工報稱的銷售額為78億美元。如今,梁穩根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已經下降到第14位,其個人凈資產縮水至50億美元,而總部位于北京的三一重工,其今年的銷售額預期將下滑至67億美元。更重要的是,該集團的凈利潤自2011 年以來已銳減四成,今年預計將下滑至8.12億美元。
另外兩家公司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總部在長沙的中聯重科公布了上半年的凈利潤數據,顯示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半。總部在徐州的徐工集團曾在2011年3月創下最高股價,至今已經縮水75%。三家公司都拒絕就本文做出回應,它們的國內業務出現轉機的前景并不光明。盡管去年設備產量已經減少三分之一,至28萬臺,但還是有一半賣不出去。目前正在使用的機械設備非常新,至少在2015年之前不需要更新換代。很多工程承包商是在急于銷售的經銷商開出極優惠條件下購買這些設備的,那些還沒有拖欠貸款的買家還要數年時間才能付清貨款。
中國的中央決策者為此遭到了很多的批評。他們“鼓勵大規模投資,從而制造了一個危險的泡沫。所有制造商都對未來有著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倫敦市場研究機構英國工程機械咨詢有限公司(Off-HighwayResearch)在去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這樣寫道。
但海外戰略為什么失敗了呢?情況看起來是,諸如中聯重科、徐工和三一重工這樣的公司,它們受益于中國自上而下式的經濟增長和政府的慷慨,當暴露在全球競爭動態和規則之下時,它們還不具備成功的條件。中國實在是把它們寵壞了。“它們都是在計劃經濟下繁榮壯大起來。”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安杜伊格南(AnnDuignan)說道,她是最接近這個行業的觀察人士之一,“當所有的大訂單一下子停下來,給這個行業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
在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時,上述三家公司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巴西市場。從那時起,三一重工已經斥資2億美元在巴西建設制造工廠,并在該國吊車市場攫取到30%的份額。然而,盡管潛力巨大,面向巴西的銷售也僅僅占到三一重工去年全球銷售總額的2.2%,楊斯特表示,這個比例今年只取得很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