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小編曾為大家做過“市場觸底或在年末,工程機械行業有望“回春””,關于各大工程機械集團上半年業績都基本都有盈余,在海外市場獲利頗豐,而國內市場機低迷。但目前的情況都不太樂觀,國內市場情況依舊,海外市場停止增長,保持穩定趨勢,因此就目前的情況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希望助力于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現在再來為大家介紹目前的實際情況。以推土為例,在國內市場需求略微上升,但依舊處于低迷的狀態,海外市場則保持平穩狀態。而裝載機國內銷量下滑,海外銷量也不佳。下面請看詳細報道。
今年7月,全國11家主要推土機生產企業共銷售各類推土機227臺,環比6月份的327臺,下降30.58%,成為進入2016年以來,銷量最低的一個月。產品馬力方面,160馬力推土機依舊是銷量最多的品類,共銷售108臺,占總銷量47.58%。220馬力、165馬力、320馬力產品銷量分別為46臺、30臺、21臺,其他馬力產品銷售寥寥無幾。
企業方面,推土機作為我國工程機械中成熟度最高的產品之一,在產品線日趨完善、市場日漸成熟的當下,國內企業一直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山推作為老牌推土機企業,穩穩占據著推土機市場的頭把交椅。
區域市場方面,湖南銷售18臺,成為當月銷量第一的區域,安徽15臺,湖北12臺,江蘇和山東各10臺,而福建、海南、陜西、甘肅仍是銷量最少的省份。其中,湖南銷售160馬力8臺,安徽160馬力銷售14臺,在銷量多的前幾區域,160馬力最受歡迎。
從產品類型來看,標準型依舊占據主流,銷量為164臺,濕地型僅銷售63臺。而在銷量最多的160馬力產品中,包括71臺標準型,37臺濕地型。
出口方面,7月份,我國推土機累計出口85臺,占比達37.45%。我國推土機出口對象主要為第三世界國家,較高的產品性價比使我國推土機成為出口地區的優先選擇。
2016年1-7月,全國累計銷售推土機2640臺,其中出口557臺,占比21.10%,比重略有上升。相比2015年同期,國內需求有所增長。據公布的數據,7月份全國26家主要裝載機生產企業共銷售各類裝載機4221臺,同比2015年7月份的4992臺,下降15.44%;環比6月份的4867臺,下降13.27%。其中3噸及以上裝載機銷量為3796臺,3噸以下小型裝載機銷量為425臺。從細分類型來看,3噸及5噸裝載機為主力銷售機型,合計銷量占比達到80%。
據公布的數據,7月份全國26家主要裝載機生產企業共銷售各類裝載機4221臺,同比2015年7月份的4992臺,下降15.44%;環比6月份的4867臺,下降13.27%。其中3噸及以上裝載機銷量為3796臺,3噸以下小型裝載機銷量為425臺。從細分類型來看,3噸及5噸裝載機為主力銷售機型,合計銷量占比達到80%。綜合來看前7月銷量,除3月份曇花一現般同比大幅增長30.05%外,其余月份裝載機銷量均在下滑。但一個積極的現象是,4月份以來裝載機雖持續下滑,但降幅一直在收窄,自4月份的37.26%收窄到7月份的15.44%。
從出口情況來看,7月份全行業共出口裝載機1155臺,相比去年同期的1300臺,下滑11.15%。前7月累計出口7965臺,相比去年同期的10092臺,下滑21.08%。
今年前7月,除2月份出口量不足800臺,其它月份出口數量基本均在1000~1300臺的區間內上下波動,相對比較平穩。分區域來看,山東省繼續保持領先,7月份銷量達到217臺,其余省份銷量均未達到200臺,天津、上海、青海、海南、西藏等仍是銷量最少的省、市、自治區。
前7個月,全行業累計銷售裝載機41210臺,其中出口7965臺。山東省以2154臺總銷量繼續擴大領先優勢,河南、云南、江蘇緊隨其后,累計銷量均突破了1500臺。排名最末的天津、上海和青海,累計銷量均不足500臺。作為“國之重器”的工程機械行業陷入了發展的困境,如一頭巨獸陷于泥淖,雖幾經努力,但終不得法。那么,強大的互聯網,能否成為幫助沉寂多年的工程機械行業走出困境的“洪荒之力”。平臺思維打造多方共贏生態圈打造多方共贏生態圈,需要依托互聯網而生的平臺思維,說到底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核心價值觀是“跨界、整合、互利、共贏”,這正是互聯網精神的集中體現。對企業而言,如何搭建一個平臺,讓所有的用戶能主動參與進來,形成更全面的資源共享和快速成長。開放,是平臺思維的基礎。捷瑞數字開發的“移動營銷云”和“移銷客”專門為工程機械企業搭建了集客戶和銷售管理的移動平臺。“移動營銷云”幫助企業創建“集客+品牌+互動+營銷+大數據”的完整數字營銷生態圈,滿足企業與用戶的極致交互體驗,有效降低數字營銷成本,提高商機轉化,提升營銷效率。“移銷客”則對客戶、銷售項目、銷售團隊進行全流程、全方位管理,實現銷售過程可視化、銷售機會智能化、銷售行動移動化,提升商機轉化率與成交率,助力企業實現銷售業績跨越式增長。
共享,是平臺思維的最大特點。當前,共享經濟正在我國興起,其核心是整合零散資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夏季達沃斯開幕致辭中表示:“共享經濟也是眾創經濟,它可以讓人人參與、人人受益”。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委員會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去年就已達到19560億元,中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目前超過5億人。該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分享經濟甚至會改變現在的中國互聯網格局。(注:“分享經濟”在國內普遍稱為“共享經濟”)。如今,共享經濟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當前工程機械廠家和代理商完全可以運用共享方式,以租賃解決當下產品庫存積壓問題,有效規避用戶因開工量不足而放棄購機。讓現有的產品流動起來,最大限度地產生價值。
共贏,是平臺思維的核心。在當前行業困境里,企業的戰略方向,應圍繞如何與整個產業鏈實現共贏來制定。與供應商、股東、員工、客戶,實現多方共贏才是企業的唯一出路。這樣的市場才能越做越大,路才能越走越寬,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記者曾經跟隨多家企業進行服務萬里行的走訪。在這一過程中發現,有的企業走訪,敷衍了事,而有的企業卻是實實在在地在為客戶解決問題。這種服務帶來的后果也極為明顯,客戶沒有獲得真正的價值,企業又怎能擁有長遠收益?古人云:成人才能達己。
行業當借“平臺思維”探索發展新思路一家企業,由很多分工不同的部門組成,雖然分工不同,但目標一致,這就是一個平臺。要想平臺經營得好,就需要企業領導者將“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運用到日常管理中,讓包括員工、客戶在內的所有人都參與到企業的發展中,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協同作戰,從而推動企業蒸蒸日上。
8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集團收入和旗下全球最大的中國零售平臺收入同比雙雙取得上市以來最強勁增長。這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中難能可貴,同時也代表了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阿里巴巴搭建的是典型購物平臺,百度是典型的信息搜索平臺,騰訊是典型的社交平臺,滴滴則是典型的出行平臺,等等。就連被譽為“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的海爾,也開始利用平臺思維從傳統的家電制造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創客的孵化平臺。可以說,我們已然生活在各種平臺之中,平臺的力量正釋放著前所未有的能量,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改變著社會的商業模式。
在工程機械業內,領軍企業三一,也已順應大勢,在今年年初創建了智能產業集群項目——眾智新城,以此建設和運營一批重點產業支撐平臺。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表示,“眾智新城是三一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對接‘互聯網+’的核心戰略。”這可以看作三一在新時期里探索企業發展新思路的嘗試。平臺思維,推動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山呼海嘯般涌來。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工程機械行業也須應時而變,融化寒冰、實現蛻變!
【推薦】
【資訊】中國品牌 印度制造:高鐵“走
【分析】工程機械行業良藥是海外還是國
【資訊】中國工程機械借“一帶一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