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由于經濟增速放緩,我國主要耗煤產品產量增速均顯著放緩,隨著落后產能不斷被淘汰,煤炭需求總體下降,但我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有分析指出,由于全國煤炭市場供需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短期內還難以改變。2015年上半年,我國煤炭市場仍不樂觀,下半年煤炭供給或將趨于總體平衡,但經濟運行的壓力將依然存在,煤炭企業經營仍將面臨較大的困難和風險。
A 數據之一:
總體產能過剩 市場供大于求格局難改
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世界煤炭資源豐富,供應能得到保障,但未來煤炭消費量的多少取決于污染控制和二氧化碳減排的需要。到2040年,全球煤炭需求將增加15%,其中我國煤炭需求量占全球需求量的50%左右。
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全球能源發展趨勢看,能源轉型發展是大勢所趨,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很難支撐國家的現代化。目前,我國煤炭產量已達40億噸,大大超過我國煤炭科學產能能力,煤炭生產、運輸和消費導致的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不斷惡化,其中持續的霧霾天氣就是能源結構不合理的突出表現。2014年,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化解產能過剩等政策影響下,電力、冶金、建材等傳統行業煤炭需求出現小幅增長或負增長,但我國前期形成的巨大煤炭產能釋放的壓力依然較大。
在產能過剩、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下,2014年我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出現負增長,預計煤炭產量38億噸左右,增長2.7%左右,煤炭消費量增長1.1億噸,增長3%左右。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內貿信息中心王瑜指出,2014年我國煤炭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煤炭庫存高企。2014年元旦后,我國煤炭需求整體減速,煤炭消耗再次進入低迷狀態,相對于供給的充沛,需求端明顯不相匹配。隨著農歷新年的臨近,煤炭日耗進入下行通道中,產需的不同步造成煤價下行壓力加重,內貿煤炭價格虛高成分迅速被市場擠出。
2014年8月21日,我國發布了《關于遏制煤礦超能力生產規范企業生產行為》的通知,要求全國所有的煤礦按照登記公布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不得超能力生產。9月4日,在國務院召開的煤炭脫困視頻會上,發改委要求2014年后4個月國內煤炭應減產12%,全國產量減少1.5億噸。“限產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煤炭供給過剩的局面,但煤炭行業仍然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市場供應體量明顯縮減的可能性不大。截至11月份,全社會煤炭庫存仍然繼續保持高位,連續36個月超過3億噸。
B 數據之二:
增速放緩 進口煤炭仍有剛性需求
早在2003年,我國就已經完成了從煤炭出口大國向煤炭進口大國的轉變,然而2014年,我國煤炭進口增速放緩,動力煤進口量大幅增長的情況終結。實際上,2014年我國進口煤走勢可謂是“高開低走、波折不斷”。其中,制約2014年煤炭進口有五個因素:一是需求端疲軟、二是環保壓力、三是人民幣升值、四是海運費上升、五是煤炭進出口政策。2014年1~11月,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6401萬噸,同比減少2755萬噸,降幅9.4%,預計全年煤炭凈進口在3億噸左右。
我國進口煤總量的縮減,主要的原因是政策和需求的雙重壓力。一方面,國家自10月15日取消了進口煤零關稅,恢復實施了3%~6%的最惠國稅率,大幅抑制了澳洲煤的進口量。雖然中澳自貿協定的簽訂,使澳洲煤有望實現進口零關稅,但是時間被控制在兩年內,加上港口對于進口煤微量元素的嚴格要求,使貿易商對于進口煤的采購謹慎,導致進口煤量近三個月均保持在兩千萬噸的水平。
另一方面,我國南方接卸港口的庫存壓力很大,進口煤接卸困難,由于地域和運輸方便,華南地區內貿煤增加,進口煤量縮減。相比而言,華東地區進口煤接卸情況略好于華南,但是由于國內偏低的煤價,電廠對于進口煤的需求不如2013年緊俏,導致2014年整體進口煤市場偏冷,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
2014年,國家發改委、質檢總局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09年起,我國由煤炭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在煤炭大量進口的同時,進口煤炭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高硫分、高灰分、低發熱量進口煤炭對我國大氣污染產生嚴重危害。
事實上,我國煤炭市場需要一定數量的進口量來彌補煤炭的區域性和品種結構等方面的不足,下游用戶更需要用進口煤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來抑制國內煤炭價格的上揚。但與各種救市政策相比較,市場更能發揮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展望2015年,新的商品煤質量檢測方法實施將會進一步抑制進口煤的增長,尤其是煤炭微量元素的檢測。需要注意的是,經過2009年至今近6年的發展,進口煤已經由原來的拾遺補缺角色變成沿海區域的主力煤種之一,無論是華東、華南的沿海電廠,還是毗鄰港口的鋼鐵企業、焦化企業,對于進口煤都形成一定的剛性需求。
C 運行特征之一:
需求疲軟 煤炭價格低位徘徊
2014年,我國煤炭價格普遍大幅下降,并不斷刷新歷史新低。從價格走勢上看,可分為急速下跌、緩慢爬升、深度探底及階梯型攀升四個階段,但總體上是低位徘徊。
上半年,我國煤炭需求疲軟,煤炭進口仍實現小幅增長,再加上龍頭煤炭企業多次帶頭降價,煤炭市場開年遇冷,價格進入急速下跌通道。新年伊始,大型煤企一季度中長協價格執行590元/噸,遠低于2013年底定下的631元/噸,隨后煤價呈現斷崖式下跌,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接連跳水。截至3月26日,5500大卡動力煤報收530元/噸,較2013年末630元/噸,暴跌100元/噸,降幅達16%。
下半年,我國煤價連續回落態勢逐步得到遏制。從9月份開始,在國家“救市”政策的扶持下,借助冬儲和民用電的增加,煤炭價格呈現企穩回升態勢,直到2014年年底。其中10月份之后,在龍頭煤炭企業帶頭上調煤價情況下,市場信心得到一定恢復,部分煤種價格出現一定程度回升。9月2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出,要促進煤炭價格理性回歸,力爭煤炭市場動力煤價格回升到0.1~0.12元/大卡。11月份開始,冬季取暖用煤需求逐步釋放,沿海動力煤價格獲得需求側的支撐,助推市場緩慢走好,價格上漲。截至12月份初,煤炭價格上調幅度達50元/噸,煤價回暖得到基礎性支撐。
在政策利好下,我國煤炭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一是煤炭產量盲目增速勢頭得到控制、二是煤炭進口總量高位有所回落、三是煤炭價格逐步趨穩并有所回升、四是煤炭企業減負問題得到重視并形成共識。盡管煤炭供需關系未發生實質改變,但大型煤炭企業仍在9月初進行試探性上調銷售價格,加之隨后出現大秦線秋季檢修及電廠冬儲煤的需求,大型煤炭企業開始逆市連續提價,并實現了每月初的4連漲。
實際上,自9月3日~12月17日,煤炭價格指數累計上漲48元/噸,漲幅10.0%。不過,盡管煤炭價格止跌企穩態勢進一步明朗,但煤炭在傳統旺季賣出了全年最低價。12月24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5500大卡動力煤平均價格報收525元/噸,與年初610元/噸相比,下跌85元/噸。
D 運行特征之二:
供需關系被扭曲 煤炭行業盈利大幅下滑
業內人士指出,2014年是我國煤炭企業主動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元年”,而煤炭產業鏈研究專家、煤炭研究網首席分析師馬俊華認為,2014年是煤炭企業的“生存年”,企業只能先談生存,再說發展。在市場重壓之下,由于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為完成生產、銷售計劃和上級下達的考核指標,很多煤炭企業采取“以量補價、超產補虧、降價促銷”的經營策略,出現了產量不僅不降,還要開足馬力生產,賠錢銷售,煤炭嚴重過剩,供需關系被徹底扭曲,煤炭行業盈利大幅下滑。
2014年,煤炭板塊漲幅落后于大盤,連續4年下跌之后首次上漲,漲幅明顯落后于大盤。煤炭行業虧損面積不斷擴大,煤炭企業虧損面已經超過了70%以上,并且有50%以上的企業出現了減發、欠發、緩發職工工資的現象。
近幾年,不少煤炭企業大上項目,這些項目投入大,財務成本高,拖累了企業發展。現在煤炭市場不好,掩蓋了很多矛盾,將來很多問題有可能都會暴露出來。由于成本高、價格高,我國煤炭行業的競爭力不強。一是我國煤炭資源賦存條件比較差,資源埋藏比較深,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開采成本就相應增加。二是我國煤炭行業從業人員多,工資支出已經占到了煤炭生產成本的50%左右。三是稅費偏高,長期以來我國各種涉煤稅費大約有40多種,其中很多稅費不合理。
根據分析,煤炭的競爭力主要看成本和價格,從國內煤和進口煤到廣州港的價格看,進口煤到岸價格比北方下水煤到港價格每噸便宜約50元人民幣。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指出,從國際煤炭市場競爭力看,我國煤炭的競爭力亟待提升。所以,降低成本是我國煤炭企業今后必須要考慮的重大問題。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煤炭企業需要有新的思維。一是樹立新的生產理念,摒棄追求規模擴張,注重效益和競爭力提升;二是需要創新商業模式,科技力量帶來的立體式變革將嚴重沖擊傳統商業模式。今后,煤炭企業在上項目、做決策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經濟性,算算這個項目到底有沒有效益,不能單純為了擴大規模而增加項目。
E 問 題:
產能性過剩將成常態 煤炭清潔利用任務緊迫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從能源安全角度來看,必須有一種穩定、可靠、經濟的能源來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所以煤炭工業的發展和煤炭的安全高效開采以及清潔高效利用,將是擺在煤炭行業面前的主要難題。2014年,我國煤炭市場在一片蕭條中開啟,在此階段,下行動能得到充分釋放后,煤炭價格出現了一定的底部支撐,但下游需求的不足及各地不斷環保壓力加大,基礎能源消費受到抑制。
隨著國家環保標準越來越嚴格,對煤炭企業而言不僅要在銷售方式上創新模式,也要更加深入研究煤炭下游需求,和下游電力企業等一起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創造一個更加綠色的煤炭消費體系,推動整個煤炭產業鏈的轉型升級。但是,無論如何實現煤炭的清潔化利用,煤炭的開采和運輸問題始終是無法避免的,惟一的出路就是盡可能減少煤炭的消費,并進而擺脫對煤炭的依賴,這需要從現在起持續努力幾十年才能實現。
實際上,煤炭的清潔利用是對我國目前能源最大、最挑戰的課題,也是世界最難、最大的課題。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劉文革指出,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都為我國實現煤炭的潔凈發展、潔凈利用提供了很強的動力或者外在的需求,只要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改造合適,就能夠實現清潔化利用。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我國將采取煤炭清潔開發與利用并舉,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著重推動煤炭生產和利用方面的變革。重點支持煤電一體化,建立大型煤炭基地,加強煤電一體化和煤化工建設,促進煤炭由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舉轉變,推動煤炭利用方式的變革,發展循環經濟。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煤炭需求低速增長與產能結構性過剩和進口煤保持高位將成為常態,煤炭供應總量寬松態勢不會發生明顯改變,煤炭經濟運行仍將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煤炭產業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同時,加快推動煤炭生產方式向“兩化”融合、人才技術密集型轉變,經營方式從生產銷售原煤向銷售商品煤、潔凈煤轉變,發展方式從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F 建 議:
發展理念需要創新 越淘汰越多怪圈有望改觀
當前,煤炭價格下跌給煤炭生產企業造成削減成本壓力,但是隨著煤炭高成本產能的逐步退出及需求的增長將會對價格的上漲行成支撐,從而吸引新的投資進入煤炭生產行業。不過,從2015年1月1日起,我國《環保法》修訂草案正式施行,有望對怨聲極大的污染現象打出硬拳,煤炭產能越淘汰越多的怪圈有望改觀。據財政部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顯示,2014年我國執行10%的煤炭出口關稅稅率,而從2015年1月1日起下調至3%,意味著國內目前煤炭銷售壓力非常巨大。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認為,我國經濟大環境變了,煤炭企業的發展理念要隨之變化。
事實上,我國能源結構正在發生深刻改變,煤炭企業應該考慮科技力量帶來的立體式變革,既要注重提高生產過剩的效率,也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通過增值服務來獲取收益。一是開發具有經濟效益的資源、具有較好區位優勢、交通便利的資源,并考慮這些資源今后有沒有轉化的可能。煤炭正由燃料向原料與燃料并舉轉變,煤炭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煤炭在企業內部產業中的轉化率,充分發揮煤炭作為新型清潔能源和化工原材料的作用。二是通過增值服務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同時獲取收益。煤炭企業應該為用戶提供最佳的產品方案,使用戶在煤炭使用中,能夠做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隨著煤炭市場化的推進,煤炭交易的一大趨勢是電子化交易,無論長期合約還是短期合約,未來有望都通過第三方平臺電子化交易來實現。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現貨—期貨—衍生品”的煤炭電子化交易體系。
G 趨 勢:
需求難有明顯增量 價格上行空間有限
展望2015年煤炭價格走勢,中國煤炭市場網副總經理李學剛認為,國家“救市”措施將有助于煤炭企業解困,如果這些措施全部落實到位,煤炭供大于求就能改善,煤炭價格將逐漸回穩甚至回升。根據分析,在經歷了2014年的大幅下滑后,沿海動力煤價格再度下行動能已經被明顯削弱,價格需要理性回調,神華、中煤等大型煤炭企業在價格調整中的“引領”和“龍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從需求端看,2015年我國經濟仍然面臨“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在經濟增速換擋期,經濟增長速度下行或成為新常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加快轉型調整,對化石能源及電力需求增量將進一步降低。而在國家大力倡導清潔能源優先上網的背景下,水電、核電機組投入商運量集中釋放,加之外送電網輸電線路的不斷完善,2015年清潔能源對煤炭的替代效應將繼續加大,對火電份額的擠壓依舊突出。隨著環保壓力不斷加大,我國各項環保政策的不斷出臺,使得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嚴控電廠用煤的含硫量和灰分,進一步壓制了煤炭消費需求的釋放和改善,預計2015年全國煤炭需求量難有明顯增量。
從供給端看,進口煤仍以逐利為主導,盡管1月1日執行的《商品煤質量管理辦法》對微量元素的檢查加大了煤炭進口的采購風險,但隨著國內外價格的不斷擴大,逐利效應使得進口量仍將保持較高水平,而且進口煤經過近幾年的培育,渠道與質量已基本穩定,2015年進口煤仍將成為我國沿海煤炭供給的常規貨源。而內貿供給產能依舊處于高速釋放期,盡管國家限產政策不斷加碼,但部分已投產的產能為回籠資金需求仍會繼續維持生產,限產效果將低于預期。同時,煤炭超過3億噸的社會庫存量使得短期供需難以達到平衡,仍有待進一步消化。
根據預計,春節前隨著南方工業企業陸續停產放假,煤炭需求走淡,煤炭在礦上和港口大量積壓后,煤炭過熱容易出現掉卡甚至自燃,逼迫煤炭企業主動下調煤炭價格。春節過后,氣溫回升,天氣轉暖,用煤淡季來臨,需求會繼續減弱,會助推環渤海港口煤炭交易價格繼續下跌,預計市場需求會持續低迷到6、7月份夏季用煤高峰到來之前。從8月份夏季用煤高峰開始,環渤海動力煤交易價格將上漲,但受我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的影響,煤炭價格很難出現大幅上漲的局面,預計2015年沿海動力煤價格波動將趨于緩和,漲跌幅度很小。不過,受煤炭生產成本限制以及國家發改委、工業協會出臺扶持政策的支持,煤炭降價幅度會非常有限,預計降幅在30~40元/噸,發熱量5500大卡煤炭不會跌至460元/噸以下。
該信息出自砼商網 (http://jgjinia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