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陳強表示,這次提出的10大領域的產業,相比上一次新興戰略產業更加高端、更加細致。比如像農業機械裝備,顯然和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逐步減少,下一步需要解決更少人種田等問題有關。
收割蔬菜是否可以使用機器?
回答是肯定,未來這將成為中國大地的現實。
3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上述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此前隨著中國勞動力總量連續3年下降,中國招工的成本越來越高,即使是在邊遠地區的農村,找一般的農民工從事農業種植收割,每日也需要100多元以上,多的高達數百元。
而在發達國家,不只是棉花收割,連卷心菜收割、葡萄采摘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這也是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率比中國高得多,農產品生產成本比中國低很多的原因。
對此,中國社科院工業所所長助理張其仔認為,發展上述制造業很有必要。原因是,目前中國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國家提出新的制造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機器人和農業機械等,可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中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中國制造2025”,對于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該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據悉,上述10大領域,相比2010年國家提出的新興戰略產業更加具體。
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涉及的7大產業,分別是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
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包括做強航空產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等。
本次則是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分類,從原先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總類別中分離出來。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陳強表示,這次提出的10大領域的產業,相比上一次新興戰略產業更加高端、更加細致。比如像農業機械裝備,顯然和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逐步減少,下一步需要解決更少人種田等問題有關。
“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還是很大,尤其是在農業領域。目前互聯網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類似電力對過去的工業革命一樣,因此在上述領域需要借助互聯網融合盡快突破。”
截至目前,中國農村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實現機械化生產,其中棉花可以實現機械化種植,水稻、小麥普遍使用了機械化收割,但是水稻機械化種植比例仍不高,至于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收割比例仍偏低。比如蔬菜、水果仍未實現機械化收割采摘。
務求重點突破不能一哄而上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下一步要推出中國制造重點領域升級向綠皮書目錄指引,動態調整、滾動推進。
會議稱,堅持市場主導、改革創新,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中小企業配套推進,務求重點突破,取得實效,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通過不懈努力奮斗,打造中國制造業升級版。
據悉,從2010年開始,中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制造業19.8%,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不過,中國盡管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是并不是強國。典型例子是,很多核心部件難以生產出來。
比如飛機的發動機,計算機的芯片,甚至煮飯鍋的內部涂料等等。而一些高端技術,已經很難以通過進口獲得,只能依靠自主開發。這也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的背景所在。
目前隨著全球新的工業革命的到來,各國提出了類似的新戰略,典型的是德國提出了工業4.0的戰略。不過一些專家認為,這些戰略與中國還有區別。中國工程院院士郭重慶就認為,“互聯網+”對中國的涵義是更適合中國。互聯網的本質是開放、公眾參與、共創、普惠、平等、脫媒、平臺型整合,中國是要通過開源、開放、共創、共享的互聯網思維推動創新,這與德國主要靠中小企業自己研發不一樣。
據悉, 江蘇正在制定“中國制造2025”行動方案,預備重點建設10家千億級規模的B2B電商交易平臺,引導鋼鐵、化工、船舶、醫藥、有色金屬、紡織面料、工程機械等行業重點龍頭企業建設特色交易平臺。
此前重慶也確定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包括培育集成電路、液晶面板、機器人、新材料、物聯網、頁巖氣、生物醫藥、新能源及電動汽車、MDI等。
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戰略,不過一般都大同小異,其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比較普遍。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委員王安耕表示,國家過去提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后,各地也相應提出了類似的戰略。目前各地也在提新的戰略,不過各地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要差異化發展,不能盲目一哄而上。
中國社科院工業所所長助理張其仔則建議,推進“中國制造2025”,需進一步出臺各種配套政策支持,否則很多高端產品即使生產出來了,也沒有用武之地。
此前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私人飛機、大屏幕網絡電視等制造產業,在中國已經有所發展,不過無人機和一般私人飛機因為低空未完全放開,難以有大的推進。
而新能源汽車因為高速公路缺乏類似加油的充電樁,難以跑遠路。至于網絡電視,因為牌照限制的問題,仍難以大規模推廣。
該信息出自砼商網 (http://jgjinia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