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將主題設定為“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探討中國在十三五期間的展望。而如何從供給側改革加快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轉型也成為論壇焦點。2016年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產能”居首位。根據新浪財經的調查,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因為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等大環境的變化已經對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嚴峻的考驗。
舉例來說,作為經濟的風向標,以卡特彼勒為代表的工程機械業與中國經濟有著同步的發展曲線。2011年以前,尤其是2010年-2011年,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全行業的銷量一度站上頂峰。舉例來說,2010年,全行業10-90噸液壓挖掘機的銷量約為11.2萬臺。2011年3月,全行業一個月就售出了2.7萬臺,比2015年全年還多。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尤其是2015年,中國的經濟增速掉落至7%以下,基礎建設行業從頂峰回落,波及工程機械產業,也連累卡特彼勒的業績連續下跌,并在全球范圍宣布裁員和關閉工廠的計劃。
卡特彼勒集團總裁Thomas Pellette于2015年剛上任,他主要負責基礎建設行業,其中就包括中國區運營。他說:“2015年初的時候,我們還是比較樂觀的,考慮到全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我們預計卡特彼勒的銷售大概萎縮10%。但是隨著2015年的展開,中國經濟出現減速,巴西的經濟更是嚴重減速,較大影響到了我們的業務。2015年,我們的營收約為470億美元,在原來的基礎上又萎縮了5%,總共下降了約15%。”
并且,卡特彼勒并不預期今年世界經濟增長或大宗商品的價格狀況會有所改善,預計2016年的營收與2015年10月發布的對2016年的收入初步展望還將減少10%,銷售收入降至400億美元-440億美元之間。
除了工程機械行業以外,能源行業的興衰也是經濟晴雨表的一個縮影。俄羅斯鋁業大王、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主席OlegDeripaska分析中國的鋁行業指出,目前全球鋁行業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隨后一些國家的鋁生產商相應減少了產能,但在中國,由于國家的補貼和支持,鋁生產商反之增加了產量,價格繼續下跌,企業債務高企,造成惡性循環。他認為,目前中國勞動力狀況比較好,金融市場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擁有去產能比較好的大環境。不過,他本人也表示擔憂,為了完成供給側改革的任務,中國政府必須迅速為各個行業的企業整合創造條件。
對于加速推動出清過剩的鋁產能,他給出了幾個建議:
1、迅速整合讓行業只剩3-5家大型企業。與美國、歐洲等相比,中國的企業數量太多,這樣的話改革很難執行下去;
2、企業應該降低生產價格低廉的鋁產品,發展更多高附加值的鋁半成品;
3、中國應該將污染嚴重的生產地搬遷至其他,比如非洲、印尼等地區……
對于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攻堅戰,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今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釋放信心,鼓舞人心:“今年攻堅克難,明年就海闊天空。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也用了中國的一句諺語,寄語中國未來的發展:“人心齊,泰山移”。
“對中國來說,供給側改革絕非易事,但是能夠做到。”ThomasPellette這樣告訴新浪財經:“我認為,當中國政府下定決心,全力而為,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實現的。”他用中國GDP總量超過60多萬億元、建設完成山峽大壩工程等例子來說明,“盡管看起來‘供給側改革’的規模比較龐大,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如果供給側改革成功了,我不會感到驚訝。”
“過去,卡特彼勒的一些機型只在美國、歐洲等地生產,但是現在卡特彼勒將它們拿到中國的工廠來生產,并且出口到國外,這一事實本身也說明,中國的制造業轉型是可以成功的。”Thomas說道。他堅定看好中國市場,認為中國的基建產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行業,雖然沒有人確定行業何時會實現復蘇,但近日一些行業專家和機構的觀點已稍顯樂觀,認為今年可以實現某種程度的增長。“就算市場現在并未觸底,也已經十分接近底部了,我希望2017之前可以看到回升。”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