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鋼鐵十三五規劃出爐:首次將去產能列為重點任務首位
鋼鐵十三五規劃出爐:首次將去產能列為重點任務首位
相比“十二五規劃”的首要任務是加快產品升級,鋼鐵產業面臨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份看似并無太多亮點的產業規劃,透露出中國政府深度推進鋼鐵產業“去產能”的決心。
11月14日,工業與信息化部正式發布《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下稱《升級規劃》),將“去產能”列為重點任務之首,并提出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
單純從壓減規模來看,上述目標并不是首次提及。今年初,國務院對外發布《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在五年內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一些敏銳的觀察人士注意到,《升級規劃》中關鍵說法的變化,將“壓減”變為“凈減少”。
“以前政策有點模糊,可能出現一邊去產能,一邊總產能不降反升的怪現象。”兩位不方便具名的鋼鐵業資深研究人士稱,本次明確為“凈壓減”,意味著總產能必須下降。
分析師表示,這是中國鋼鐵工業的五年計劃首次將“去產能”列為重點任務的首位。相比之下,十二五規劃的首要任務是加快產品升級。從中反映出,鋼鐵產業面臨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該文件規定,“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各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
關于“嚴禁新增鋼鐵產能”的表述,在此后的官方文件和官員的公開表述中頻繁出現,包括此次的《升級規劃》。
實際執行卻被指“不嚴格”。“地方政府陽奉陰為,執行過程中或裝糊涂,或明知故犯,投機取巧,花樣多多。”上述要求匿名的行業研究人士稱,“現在去產能仍有弄虛做假的,聲稱高爐關停了,但過幾天又開啟。部分地區的鋼廠還存在以拆小建大名義變相新增產能,甚至偷偷建高爐的現象。”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鋼鐵產能達到11.3億噸左右,幾乎比期初翻了一番。粗鋼產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70%左右,鋼鐵產能由區域性、結構性過剩逐步演變為絕對過剩。
“‘十二五’期間只看淘汰產能目標,卻沒控制住總產能,結果是一邊淘汰,一邊增加產能。”上述分析人士稱,“十三五”規劃開始注重總量控制,是積極信號,下一步很可能要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嚴控企業變相新增產能。
《升級規劃》稱,“停止建設擴大鋼鐵產能規模的所有投資項目”,“各地一律不得凈增鋼鐵冶煉能力,結構調整及改造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產能減量置換,已經國家核準和地方備案的擬建、在建鋼鐵項目也要實行減量置換”。
同時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地區按不低于1:1.25的比例實施減量置換。2015年(含)以前已淘汰產能、落后產能、列入壓減任務的產能、享受獎補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產能,不得用于產能置換,列入產能置換方案的企業和裝備必須在各地政府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上述研究人士認為,作為中央政府發布的未來五年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指導性文件,此次發布的規劃標題不同于以往。包括鋼鐵在內的各產業“十三五規劃”多命名為“發展規劃”,近期發布的稀土、建材、有色金屬工業等“十三五規劃”便如此,唯獨鋼鐵工業規劃命名為“調整升級規劃”,“突出了鋼鐵工業供給側改革,將以去產能、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為重點。”該人士稱。
在去產能方面,《升級規劃》提出,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2016年全面關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30噸及以下電爐(高合金鋼電爐除外)等落后生產設備。
該規劃還特別要求,必須全面取締生產“地條鋼”的中頻爐、工頻爐產能。除了發揮社會監督舉報作用,還要利用衛星監測等技術手段,全面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等專項行動,重點排查未列入鋼鐵行業規范管理的鋼鐵生產企業和項目。
針對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靠銀行續貸等方式生存的“僵尸企業”,工信部則要求地方政府停止財政補貼,停止銀行貸款。同時強調,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由市場主體自主選擇,嚴禁僵尸企業作為債轉股對象。
對于建設“鋼鐵巨無霸”,這份規劃沒有具體詳細的描述。此前,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曾向工信部建議,通過兼并重組形成1-2家超億噸粗鋼產量企業,3-5家5000萬噸級以上企業,6-8家3000萬噸級以上企業。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是國家級行業規劃研究和工程咨詢事業單位,全程參與了中國鋼鐵產業“五五”至“十三五”發展規劃、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編制工作。
《升級規劃》提出,要建成“一批國際領先的創新領軍企業”,“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形成若干家世界級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同時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等領域形成“若干家世界級專業化骨干企業”,并支持產鋼大省的優勢企業以資產為紐帶,推進區域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形成“若干家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改變“小散亂”局面,提高區域產業集中度和市場影響力。該規劃還特別強調,兼并重組要實施減量化,避免“拉郎配”。
上述規劃列出的多項具體指標,同樣顯示出中國政府對鋼鐵行業未來五年加快調整的“雄心”。
分析師稱,產能利用率目標定為80%,高于3月工信部提出的75%;其次,產業集中度(前十家企業)將在2020年提至60%,較去年工信部的《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提前五年完成。此外還首次設置了主業勞動生產率目標,到“十三五”末要由目前的行業平均514噸/人*年,翻番至1000噸/人*年。
在提升生產效率方面,上述規劃提出,未來五年要培育形成一批鋼鐵智能制造工廠和智能礦山,“支持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建立大數據平臺,在全制造工序推廣知識積累的數字化、網絡化。支持鋼鐵企業在環境惡劣、安全風險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崗位實施機器人替代工程。”
中國鋼鐵產業進行調整升級,是全球宏觀經濟步伐調整的必然結果。工信部預測,2020年全球粗鋼消費量和產量基本維持在16億噸左右水平。從中長期看,隨著全球經濟逐步擺脫危機影響,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帶動下,粗鋼消費將呈穩定和小幅增長態勢,但“十三五”中國鋼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仍將呈雙下降走勢,粗鋼消費量在2013年達到7.6億噸峰值基礎上,預計2020年將下降至6.5億-7億噸,粗鋼產量7.5億-8億噸。去年粗鋼產量為8.04億噸,為近三十年來首次下降。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中國粗鋼累計產量為6.73億噸,同比增長0.7%。據機構預測,預計今年全年粗鋼產量8億噸左右,與去年基本持平。
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在10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2016年全國鋼鐵去產能目標任務有望提前達成。今年1-9月,全國鋼鐵企業共退出產能4000萬噸,已完成全年4500萬噸去產能任務的90%。同時,預計10月底前,鋼鐵央企將提前完成全年去產能任務,壓減粗鋼產能719萬噸。
【推薦】
【探析】混凝土攪拌站行業發展歷程及
【業界】2016中國商混年會: 中聯全球
【新聞】工程機械再制造的主要工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