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國“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 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會議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脫貧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加快實施一批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重大工程,破解發展瓶頸制約,確保實現2020年脫貧攻堅目標。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為5575萬人。此前的2015年11月底,中央召開扶貧工作會議,中西部22個省區市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認為,扶貧以市場為導向非常重要,“盲目發展產業,扶貧就會越扶越窮,要注重調整產業結構,在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
健全產業到戶到人精準扶持機制
本次常務會議指出,要在多個方面大力促進貧困地區盡快脫貧。
比如要建立健全產業到戶到人的精準扶持機制,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農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作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林、旅游、電商等,盡快提高居民收入。
另外要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小型水利、農村危房改造、農網改造升級、網絡通信扶貧等工程。
同時要有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結合新型城鎮化,統籌推動安置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等建設和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就業有渠道、收入有提高。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仇煥廣認為,發揮市場的作用,要注意不能完全用行政力量來代替農民決策。
仇煥廣表示,此前各地都在加快資金、政策和人員扶貧下鄉的步伐。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主導某一個產業,盡管政府有補貼,但是因為產量大,出現嚴重過剩,結果最后產品價格暴跌,農村損失慘重。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建議,現在扶貧側重于生產、技術,而對農產品銷售不太重視。未來要更加關注農產品的流通、農產品的產業化問題,將一、二、三產業融合起來,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他還表示,需要有穩定的持續的脫貧。比如,貧困人口農產品價格高的時候脫貧,低的時候又陷入貧困,這都不叫脫貧。
解決致貧返貧問題
本次會議也對農民致貧返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會議指出,要做好貧困地區養老、醫療、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尤其要通過深化醫改、加大健康扶貧力度,解決好貧困家庭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在這方面,要加大財政、投資、金融、土地等政策扶持,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東西部扶貧協作、企業和社會組織幫扶等機制,形成推動脫貧奔小康的合力。
本次會議還通過了教育扶貧攻堅五年規劃,支持各地改善貧困縣義務教育突出“短板”。特崗計劃優先滿足貧困縣需要,國培計劃優先支持貧困縣鄉村教師校長培訓。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建議,職業學校辦學,可以采取與企業聯合的“訂單型”方式,允許企業參與到教學中去,加強實踐,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這才能使脫貧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仇煥廣認為,扶貧還是要讓農民有自我發展的能力。有些需要兜底和持續補助的,就需要不斷支持,還有些地區需要通過醫療、衛生、教育等扶貧。
“否則如果脫貧了之后不再扶持的話,可能就會返貧。”他說。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則認為,扶貧對象的資格不應該是剛性的,應該是靈活的、不斷發展變化的,要動態的確定扶貧對象。
他還表示,扶貧不能簡單看收入標準,要讓農民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子女上學、看病有保障,才更具有實際意義。
【推薦】
【業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現狀及
【事故】女環衛工被攪拌車撞死 事發路
【資訊】鋼鐵十三五規劃出爐:首次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