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是未來推動能源革命、應對氣候變化的節能減排主戰場。推行綠色建筑乃大勢所趨。據統計,85%的人工二氧化碳排放是由城市產生,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是中國特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策略和途徑。
綠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剛剛起步問題多多
綠色建筑在我國城市發展中效果如何,其能耗情況、增量成本、滿意度是否達到了設計目標,這都是社會各界關心的重要問題。在評價其實施效果時,應該從技術方案經濟合理和運行效果達標、設備及系統運行穩定、室內外環境良好無污染、建筑細節設計落實到位等維度去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最直接、最主要的問題是增量成本合理利用問題,要把有限的成本用在綠色建筑最重要的部分和環節,更好地使綠色建筑發揮效果。首先,我國大部分綠色建筑提升室內環境質量的增量成本投入不足,缺少帶自控裝置的活動外遮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利用裝備,從而導致建筑的舒適度不高;其次,一些綠色技術需要在日常運行中使用能源、人力、材料資源等,維持有效功能、更換或升級,都會產生超過傳統建筑的增量成本,其運營增量成本投資不足,最終導致設備操作維護不到位、損壞后不能及時修理;再次,被動式技術措施投入不足,包括提升建筑圍護結構、采用建筑自遮陽、設置中庭及天窗等。
綠色建筑實施中更深層的問題是政策、監管與人才問題。國務院2013年1號文件轉發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各省區市依據此上位法,來推行綠色建筑措施、發展規劃,但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切實可行實施方案還需完善和落實,涉及的建設、國土、規劃、環保、園林、房管等多個部門監管過程中職責不清,造成部分技術指標難以落實的問題;在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監管不到位,只注重前期設計環節監管,施工過程中人員、技術、質量監管缺失,而竣工驗收把關不嚴造成了我國綠色建筑達不到設計要求,運營階段更是由于投資不足綠色建筑流于形式;與此同時,綠色建筑專業人才較為缺乏,專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綠色建筑咨詢服務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沒有起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指導作用,僅僅停留在整理申報材料層面,甚至誤導開發商。
多管齊下良性發展
基于當下現實,我國綠色建筑發展要以“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為基本原則,制定各相關部門便于操作的強制性技術標準,加強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監管和備案,形成基于強制標準的綠色建筑監管體系:由各地方政府負責實施與協調,針對規劃、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驗收、運營等階段,明確建設、發改、國土、規劃、環保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分工和責任。
在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同時,各級政府可設立綠色建筑專項資金,鼓勵綠色建筑施工方法、節能技術及產品等相關研究,并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加強向大眾宣傳正確的綠色建筑理念,通過推行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利用市場手段激勵開發商投資建設,并調動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的積極性,推進我國綠色建筑良性發展。
在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內,應堅持以人為本,降低增量成本,提高綠色建筑實施效果。在設計前期,將綠色建筑技術與常規建筑設計融合,綠色建筑設計及技術理念在方案前期介入,將被動式設計、主動式技術與設計方案融合;在施工過程中,大力倡導使用被動性技術、被動式建筑材料,在我國大力發展“被動房”,以節省運營成本;在運營過程中,引入“互聯網+”的模式,采取集中運營的新方式,提高運營技術水平,解決綠色建筑運營人員水平不高、資金不足的問題。
【推薦】
【自制】感恩節,你打開的方式對么?
【新聞】“互聯網+” 推進產業人工智能
【資訊】工程機械營銷專家曾祥來訪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