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水電站基礎建設混凝土總量達幾千萬m3,其中大壩混凝土約2000萬m3。大壩混凝土施工是水電站工程能否按照總進度的要求達到計劃目標的關鍵。根據進度安排,其年最高澆筑量要達到500萬m3,月最高要達到40萬m3,日最高應達到2.0萬m3以上。經過對施工手段的多方案比較分析,通常使用混凝土布料機連續輸送澆筑為主,輔以大型門塔機和纜機的綜合施工方案。在倉面工藝設計中,采用了平澆法和臺階法,同時,改革傳統工藝,提出并運用塔(頂)帶機新工藝。
一)混凝土施工手段
根據對澆筑強度和施工場地分析,采用傳統的門塔機澆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滿足澆筑強度要求的,必須尋找新型高強度的澆筑手段。
另外,大型門塔機澆筑方案從拌和樓出機口到澆筑倉,均采取間歇式給料方式,供料的中轉環節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樓與多座門塔機再與多個澆筑倉之間生產組合錯綜復雜,易于錯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難度。
二)混凝土施工工藝
水電站基礎建設沿縱向分若干壩段,沿壩段分若干壩塊,沿壩塊分幾十個升層,每個升層又分若干澆筑層。一個升層即構成混凝土的一個澆筑倉位。一個混凝土倉的施工全過程是從兩個同步進行的流程開始的,一個流程是混凝土澆筑的倉面準備;另一個流程是混凝土生產及運輸,當兩個流程匯集到一起時,便形成倉面混凝土澆筑流程,緊后的流程則是混凝土護理。如此循環推進,三峽第二階段工程高峰期大壩施工部位將出現20多個倉面同步澆筑的景象。
由此可見,采用傳統的混凝土澆筑工藝如散裝鋼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搗等已遠不能滿足如此高強度和十分復雜的混凝土澆筑需要,必須相應采取新的施工倉面配套和施工工藝。
三)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
以履帶式混凝土布料機為主,輔以大型門塔機和纜機的施工方案總體思路是:帶式混凝土布料機澆筑一條龍作業,生產效率高,適應于連續高強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擔混凝土澆筑的主要任務;配備大型門塔機、纜機等作為輔助設備,負責金結安裝、備倉、倉面設備轉移和澆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務,避免因塔帶機的工況轉換而影響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備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帶機效率的充分發揮。塔(頂)帶機供料線布置為一機一帶,確保塔帶機運行的可靠性。
3.1 混凝土拌和設備
由4個混凝土拌和系統,共7座攪拌樓,常態常溫混凝土總生產能力為1960m3/h。各拌和樓均能生產7℃冷混凝土。
3.2 混凝土澆筑設備
主要設備有6臺塔帶機,塔帶機與拌和樓連接的6條總長3800m的膠帶混凝土輸送線,4臺履帶行走式混凝土布料機,7臺型高架門機,2臺25t擺塔式纜索起重機,1臺K1800型塔式起重機,1臺MQ6000型門機,2臺300t履帶吊。
(1)泄洪壩段 在壩軸線下游76m順壩軸線方向布置4臺塔帶機,主要用于該部位的混凝土澆筑,在壩軸線下游121 m順壩軸線45m高程的軌道上布置1臺K1800型塔吊和1臺MQ2000型高架門機。其工作任務是,前期協助混凝土施工,后期以吊裝金屬結構為主。
(2)廠房壩段 壩軸線下游44 m順軸線布置2臺頂帶機,主要用于左廠7#~14#壩段混凝土澆筑,壩軸線下游65m順軸線120m高程的施工棧橋上布置2臺MQ2000型門機,專門用于輸水壓力鋼管和水輪發電機埋設件的吊裝。
(3)廠房部位 在廠房下游面距壩軸線195m的30m高程順壩軸線方向的軌道上布置4臺MQ2000型高架門機,用于左岸廠房部位的混凝土施工。
(4)纜索起重機的布置 2臺擺塔式纜索起重機為廠壩第二階段工程施工提供了一個空中走廊,主塔設在左非泄洪8#壩段185m高程上,副塔設在導流明渠縱向圍堰壩段160m高程頂部,跨度1416m,在壩軸線長度方向可控制整個廠壩第二階段工程的長度,寬度可控制從壩軸線以上15m至壩軸線以下65m,即2臺纜機可控制上下游方向80m寬度且在工作區域寬度方向相互搭接20m。
(5)公用設備 第二階段工程廠壩部分分3個標段,由3個施工企業負責施工。4臺胎帶機、2臺300t履帶吊等業主擁有的移動性強的設備不固定在一個標段使用,根據施工需要可靈活調配。
電話:13606279786